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3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2小时前
和声学中,和弦被比喻为语言中的单词,和声则构成句子。每个单词(和弦)在句子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同样,和弦在和声进行中也扮演着主功能、属功能、下属功能的角色。主和弦(Tonic)、属和弦(Dominant)和下属和弦(Subdominant)分别代表1级、5级和4级的三和弦,各自具有稳定、非常不稳定、较不稳定的特性。这三种和弦统称为正和弦,位于这三个音级上的七和弦则称为正七和弦。而位于2、3、6、7级上的三和弦则被称为副和弦,七和弦为副七和弦。
理解和弦的功能及其关系对于和声创作至关重要。多个和弦的连接形成和声词汇,类似于单词构成词组,而按照一定法则连接的和弦词汇则构成句子。以“用力地敲门”为例,其中“用力地”是状语,敲是动词,门是名词(宾语),这一关系一目了然。和声中的下属和弦可比作状语,属和弦比作动词,主和弦则比作名词(宾语)。稳定-不稳定-稳定(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序进如同语言的规律,最终传递明确的调性信息。
和弦的连接遵循“稳定-不稳定-稳定”的规律。正格进行(D-T)和终止时的正格终止在大多数调性音乐中应用广泛。半成进行(S-D)和终止时的半终止通常在乐段末尾使用。变格进行(S-T)较少应用于终止,称为变格终止。只有在状语、动词、宾语全部出现时,信息才能完整传达。S-D-T的功能序进被称为完全进行,用于终止时称为完全终止。
在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乃至爵士乐中,和声的基本原理都遵循功能和声理论。熟悉和弦在调式中的功能、理解功能序进的原则与规律,是和声学习与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掌握和声理论,能够帮助音乐创作者构建和谐、富有层次感的和声结构。
此信息源于张盈老师的《实用和声学:古典、流行、爵士和声攻略》。欲了解详细课程内容,请联系iyamusic666(备注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