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与天文知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8:36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8 11:06

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约365天5小时,运转94,000万公里。这个地球公转轨道人们就称之为太阳黄经。这个轨道面就是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夹角为23度26分,称为黄赤交角。这也是地球仪为什么把地球倾斜放置的原因,因为人们此时用水平面代表黄道面。 

24节气恰好把太阳黄经360度划分成24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太阳黄经度分别为:立春315度,雨水330度,惊蛰345度,春分360度,清明15度,谷雨30度,立夏45度,小满60度,芒种75度,夏至90度,小暑105度,大暑120度,立秋135度,处暑150度,白露165度,秋分180度,寒露195度,霜降210度,立冬225度,小雪240度,大雪255度,冬至270度,小寒285度,大寒300度。

所以,根据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为基础的现代科学来理解,立秋应该是地球到达太阳黄经135度,而不是太阳到达黄经135度。 

至于古人,是以地球为中心,观测太阳的运动的。24节气必须按照太阳在星空视运动所到的位置而定,它其实是一个「时刻」,而非「一日」。在地球上观察,太阳每日会向东移动约1度,环绕一圈的时间称为「恒星年」,以春分点计算绕一圈的时间则称“回归年”;其运行轨迹称为「黄道」。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轴有23.5度的倾角,使得夏季正午时太阳仰角高度较高,冬季时较低,影响一年四季气温与季候。为了让先民们能得知寒暑气候变化而决定农事进展或作为生活起居的参考,古代历法学家于是规定: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归年时间平分为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将二个中气等分称为节气,此为24节气的来源,而这种节气的制订法称为「平气法」。 然而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形。离太阳较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较远时则较慢,对当时制订此历法的中原地区而言,某些节气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气候状况。故自清代开始,另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24节气因而为24个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此种节气制订法称为「定气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8 11:07

到你“我的理解没错吧”这句之前的都没错,后面的理解则有问题了
黄经是天球的经度,它与地球同心,可不是跟着地球一起自转的,明白吧
打个比方来说:你找个蒙古包钻进去,我们就拿它圆圆的帘布当作天球,然后我们在帘布上画刻度帖星星,标注这个星星是黄经几度的那个是几度的,这个数值就是固定的了
然后我们在帐篷里点一盏灯,把它当作太阳
你现在在灯和帐篷帘布之间,绕着灯转,你就是地球,并且你在转的时候还得自己不停地转(假设你坐在一个转椅上吧),这时候,如果不考虑那个代表太阳的灯的时候,你是每自转一圈,就会看遍360度黄经的所有星星——而不是帐篷跟着你一起保持相对不变的自转

然后现在把那个代表太阳的灯点亮,你对着它看,就会看到它“好像”落在帐篷对面的帘布上的黄经刻度,假如这时候它对面的黄经是135度,那你在这个位置就是立秋的位置了。
你再公转绕过一段距离,看现在太阳落在对面帘布上的黄经150度,这时候你就跑到处暑位置了

我估计你会要问另一个问题是:太阳那么亮,古人怎么知道它落在后面的帘布上是跟哪颗星星挨着?如果看不到那颗星星,怎么知道太阳走到什么位置了呢?
这个问题我也感到很困惑,去查了一些资料也没有查到确切的答案,根据一些线索,我做出一些推测,刚好有人曾经问过,我也回答过,就不转抄过来了,你点过去看一看作为参考吧
zhidao.baidu.com/question/448051310.html追问我大概明白点了,我原来是把太阳排除在天球以外了,原来太阳也在天球里,通过你的解释可以这样认为:天球代表宇宙,其实黄经就是古人在宇宙中假设的经度,我就不问古人怎么做到的了,比如昨天立秋是10点31分,现代人怎么知道是不是这一时间立秋?天文台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装置来验证这一准确时间?谢谢,我今天才感觉到古人不是一般的伟大,现在基础知识这么普及的我们都理解不了的问题,古人在没有什么资料和仪器的情况下能做到,

追答现代天文学用的方法我也不知道,不过我觉得根据现代科技对天文的了解,每颗星星的位置、黄道坐标的换算,时间也是全球标准时间,大半夜随便找颗星星测量一下其方位角高度角啥的,跟时间一对照就能算出太阳走到哪儿了吧?

古人的仪器和资料应该还是挺多的,浑仪、简仪、圭表之类的,而且成本也不低,都是拿当时的流通货币原料纯铜来铸造,是下了血本儿的,必须得能搞得出成绩来才能给出交代啊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