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的相关诗句是:太师尚父尚书令、校书郎变作尚书、孟简尚书谩寄书。
尚书的拼音是:shàng shū。注音是:ㄕㄤˋㄕㄨ。结构是:尚(上下结构)书(独体结构)。
尚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尚书详细内容】
1.古代官名。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汉以后地位渐高。唐代起是各部的最高职位。2.也叫《书经》。书名。相传由孔子编删而成,其中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还有一部分是东晋梅赜伪造的。该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二、引证解释
⒈ 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秦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地位逐渐重要。汉成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办事。东汉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魏晋以后,尚书事务益繁。隋代始分六部,唐代更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从隋唐开始,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尚书省即其中之一,职权益重。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元代存中书省之名,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明初犹沿此制,其后废去中书省,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清代相沿不改。⒈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秦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地位逐渐重要。汉成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办事。东汉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魏晋以后,尚书事务益繁。隋代始分六部,唐代更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从隋唐开始,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尚书省即其中之一,职权益重。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元代存中书省之名,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明初犹沿此制,其后废去中书省,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清代相沿不改。
三、网友释义
尚书:“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指官名。
四、辞典修订版
《书经》的别名。参见「书经」条。职官名。秦置,隶属少府,掌殿内文书。汉成帝时设尚书员,掌群臣奏章。隋、唐设 尚书省,以左右仆射分管六部。明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清末并六部,改尚书为大臣。
五、关于尚书的成语
六、关于尚书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