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以来我一直坚持阅读。我认为读书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时间分配好把握好,有计划地读书;二是读书要动笔,记下自己的阅读时间、阅读体会等,若坚持下来,几年后就是一座很好的个人精神家园,其间心路历程也就清晰可见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作家蒋子龙说得好:“书的作用:移植生命、保持记忆、激发思想、传播知识、交流信息、表达灵感。”
我在想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在工作后20xx年间每天都抽时间读书?这跟幼时父母的引导有很大关系。父亲在农村写得一手好字,刻章也刻得好,是村里的农民书法家,他拼命干活供我们兄弟姐妹上学读书。母亲虽然不识字,但爱听收音机里的传统评书,比如《杨家将》《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三侠五义》。我也在听评书中获得了大量的古代文化、历史知识,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如天下为公、家国天下、仁义礼智信等等。20xx年7月我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怀着到艰苦地方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来到云南省孟连县进行志愿服务。
20xx年开始,我开始陪同幼儿园大班的女儿读书,我读,她听。有时候,她听着我的读书声就入睡了。开始用了大约4个月读完600多页《格林童话》,后来接着读完《伊索寓言》。20xx年开始读《西游记》,女儿觉得这本书故事性强,好听。众所周知,《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文中多古白话当然还有诗词。若不预习、不备课,读起来也有困难,女儿也听不懂。我每天读的时候要把这些诗词、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大白话,这正好考验我离开大学近20xx年后,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
20xx年,按照这种方式我又给女儿读完了《木偶奇遇记》、《十万个为什么》的历史部分、《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启蒙读物。
每天晚上,不论家里有什么事,不间断的是睡前我读故事给女儿听,我不在时就由妻子读。女儿也爱上了听书。
莫言先生说过,用耳朵阅读。听故事书,是一种知识的传递,亲子的交流,也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