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什么是学习素养

2021-04-04 来源:汇意旅游网


什么是学习素养

一、什么是学习素养

学习素养的源头可以追两全“学会学习”。从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初次提出这一概念到当下国纷纷将其纳人素养结构体系, “学会学习”经有20多年的历史。这20多年“学会学习”从单一的内在的认知能力,清变为元认知、认知、情感等整合的复杂能力,代表了其不断趋向素养的过程 (夏雪梅 等,2017)。

(一)从“博士和农民工。何识别空肥皂盒”说起

有一个在工商界流传广泛的故事,说有一个博士辛辛苦苦地设计了一个复杂系统,来解决如何在堆肥皂盒中甄别出空盒子的问题。这个系统费了博士好多脑细胞,他运用了红外探测、激光照射等多种技术,前前后后做下来要花费百万元。可是,这个无比复杂的问题却被一个农民工轻而易举地破解了,他只用了一台电风扇,对着这些肥皂盒猛吹,就吹掉了那些空盒子。通常,人们引用这个故事来嘲讽博士所学纯属无用,因为他学了多年的知识却抵不上农民工的灵机一动。在这个故事情境中,博士是一个典型的书呆子,而农民工的解决方案方便、简单。

如果用学习素养来判断,这个博士大概是要被归人缺少学习素养这类的,因为他缺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想大多数人会同意关于学习素养的一个基本判断:学习素养不等同于知识的累积,而应该是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1

那么,让我们再回到情境仔细考虑一下,这两种方案到底孰优孰劣?

想象一下,农民工的这个方案适合怎样的情境?放在某个小作坊或小工厂,从节省成本的角度出发,是比较适合的。但是,如果使用方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你能想象他们会用一台电风扇对着生产线猛吹吗?这种方案会带来一系列隐忧。简单列几点:

比如,大公司大多用的是流水生产线。在用电风扇吹的过程中,很可能盒子会翻滚、碰撞,这会给生产线带来干扰,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停顿。

再比如,吹电风扇无法保证所有的空盒子全部被检出,并且装了肥皂的子也有可能被误吹掉。漏检和误检不仅会带来产品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会对商品的信誉造成损害。

还有,大公司的生产线很可能要求无尘、无菌车间,而用电风扇吹的方式并不符合这个要求。

你看,在大公司这个情境中,农民工的这个方案变得不合理了,而博士的这个方案变得合理了。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在类似大公司这样的情境中的博士是否具有学习素养呢?在这个情境中,他综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而且这个方案具有迁移性,不仅可以应用于抓空盒子,同样的原理和机器还可以用于其他类似的检测。从这个意义上看,博士好像又是具有学习素养的。

二、一个有学习素养的人是怎样的

2

在上述案例中,人没有变,方案也没有变,变的是情境。

这种在不同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素养”。

对情境的学习力和应变力是素养的核心。素养在情境中形成、抽象、迁移、转换。素养的形成意味着个体在以往的情境中具有足够的学习力,能在新情境中迅速寻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对新情境进行判断和问题解决。

奇泽姆(Chisholm, 2005)认为,素养有两个要素是必不可缺的:

第一,应用自己的所知完成特定的任务或问题;

第二,有能力在不同的情境间进行迁移。

在上述案例中,博士和农民工分别应用自己的所知解决了特定的问题,都具有了素养的一部分条件,但他们都没能在情境间产生迁移。博土的方案只适合于大公司,农民工的方案只适合于小作坊。

就这一点而言,素养和学习素养的本质其实是相通的,都是学习者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地运用所学学判断情境,迁移以往知识来解决问题。只是学习素养更强调人在情境转换过程中有识地调动以往所学知识和反思经历,凝聚成学会学习的能力和品质。

从上述素养的要素来看,在上述案例中,具备学习素养的有可能是这样的人:

能够根据大公司与小作坊的需求和情境条件,调动自己的经验智慧,灵活决策并给出最佳方案。

3

也就是说,如果是受一个小作坊委托,就会根据小作坊的情况设计出适合小作坊的低成本方法:而如果是受大公司委托,则会根据大公司的流程要求设计出适合流水线作业的方案。即可以根据情境的要求灵活运用所学进行心智转换。

三、学习素养的本质是心智的灵活转换

学习素养就其早期形态而言是学会学习,而学会学习在早期受限于传统心理学的影响,主要是“学会认知”。当时人们对“认知”和“学习”的理解是很窄的,仅提出运用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后来在欧盟2006年描述的“学会学习”定义中,开始呈现出“素养”的特征:

持续追求并坚持学习的能力,包括有效进行个体和群体时间管理与信息管理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程和需要,找到可获得的学习机会,以及为了获得学习的成功而克服障碍的能力。它意味着不断地获得、加工和吸收新知,同时寻求并利用相关指导。学会学习还要求学习者在自身已有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各种场合下运用知识和技能。动机与自信心对于学习 者的该项能力非常关键(Council, 2006)。

在欧盟的界定中,体现了将元认知、情感和认知加以整合理解的倾向,但对真实世界中“人是如何学会学习”的社会文化实践的理解是不够的。人的学习和学会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割裂开的,而是在与情境互动中一体两面发展的过程,是人的生长性经验的获得过程。学习者通过不断地在已知和新的问题情境之间启动自我系统,创生意义,调动所有心理资源解决问题,同时对这种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学会学习。通过对自己和他人实践经验的持续反思,人类不断积累新的经验,发展智能,调节行为,适应和改变复杂多变的环境。

4

因此,“素养”这个概念本身就蕴含着对学习和学会学习的新的理解。学习不是指被动、机械地习得现成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指孤立地训练各种认知能力,而是指在情境中获得生长性经验,再迁移创造性运用的过程。在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2017)的界定中,学习意味着:

人在面对多种情境时,解决问题与创造新意义的过程。

这样的学习不是信息式的、接受式的学习,也不是简单应用式的学习,面是带有高阶学习的转化特征:转化陌生情境为自己熟悉的问题,转化既定的概念与定理为新情境中的意义,转化自己的心态为同理心去理解他人的需求,转化常规的问题解决为对新问题的创造性思考。当学习者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说他具有了学习素养。

学习素养既是人的一种发展手段,也是一种人生目的。作为手段,它应候每个人学会了解周围的世界,使其能够有尊严地生活,发展一定的专业能力,学会交往。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6)。我们用更形象的话进行描述,具有学习素养的人,他是一个心智自由的人:

心智自由的人,他有自己的价值准则和独立判断,能灵活地调用自己原有的知识、能力、判断在新的情境下做出更合理和有创意的决定,而不受知识的奴役和情境的限制。

他根据情境中人的需求、条件和资源的状况,创造性地重新定义情境,进行知识和意义的再生产。这样的过程,反映的是一个心智自由的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的独立与合作精神。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