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自考公共关系学第九章提纲

2020-01-25 来源:汇意旅游网
.

第九章 组织形象策划与CIS管理

第一节 组织形象概论

一、组织形象的概念

组织形象是组织内外对组织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组织状况的综合反映。“组织形象”一词是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组织形象是组织在与社会公众(包括组织员工)通过传播媒介或其他接触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包括公众印象、公众态度和公众舆论三个层次。

二、组织形象分类(六种划分方法)

(一)以组织内外表现来划分——组织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 内在形象主要指组织目标、组织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风气等看不见、摸不着的部分,是组织形象的核心部分。外在形象则是指组织的名称、商标、广告、厂房、厂歌、产品的外观和包装、典礼仪式、公开活动等看得见、听得到的部分,是内在形象的外在表现。 (二)以主客观属性来划分——组织实态形象和虚态形象 实态形象又可以叫做客观形象,指组织实际的观念、行为和物质形态,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诸如组织生产经营规模、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占有情况、产值和利润等,都属于组织的实态形象。虚态形象则是用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内部员工等组织关系者对组织整体的主观印象,是实态形象通过传播媒体等渠道产生的印象。

(三)以接受者的范围划分——组织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 外部形象是员工以外的社会公众形成的对组织的认知,一般所说的组织形象主要就是指这种外部形象。内部形象则指该组织的全体员工对组织的整体感觉和认识。由于员工置身组织之中,他们不但能感

精品

.

受到组织的外在属性,而且能够充分感受到组织的精神、风气等内在属性,有利于形成更丰满深入的组织形象。内部形象的接受者范围虽小,但作用却很大,与外部形象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决不可忽视。 (四)以社会公众的评价态度不同来划分——组织正面形象与负面形象 社会公众对组织形象的认同或肯定的部分就是正面形象,抵触或否定的部分就是负面形象。任何组织的组织形象都是由正反两方面构成的。公众中任何一个理智的个体都会既看到组织的正面形象、又看到组织的负面形象。对于组织来说,一方面要努力扩大正面形象,另一方面又要努力避免或消除负面形象,两方面同等重要。 (五)

精品

.

以公众获取组织信息的媒介渠道来划分——组织直接形象和间接形象 公众通过直接接触某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由亲身体验形成的组织形象是直接形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借助他人的亲身体验得到的组织形象是间接形象。直接形象比间接形象更能够决定整个组织形象。 (六)以公众对组织形象因素的关注程度来划分——组织主导形象和辅助形象 公众最关注的组织形象因素构成主导形象,而其他一般因素构成辅助形象。例如,公众最关心电视机的质量(图像、色彩、音质等)、价格(是否公道合理),因而电视机的质量和价格等构成电视机厂的主导形象,而电视机厂的组织理念、员工素质、组织规模、厂区环境、是否赞助公益事业等则构成组织的辅助形象。组织形象由主导形象和辅助形象共同组成,决定组织形象性质的是主导形象;辅助形象对主导形象有影响作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主导形象实现相互转化。

三、组织形象的基本特征

(一)主客观二重性

主观性是指组织形象作为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必然受到公众自身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审美取向、性格差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同一个组织在不同公众心目中会产生有差别的形象。 客观性则是指,组织形象的存在这一事实,不受组织规模大小、经营业绩好坏的影响,也不受包括组织领导人在内的任何人承认与否、喜欢与否的左右,也不管组织是否主动去塑造,它与组织本身如影随形。组织形象从组织诞生之日起便开始形成,伴随组织的成长而发展变化,甚至组织由于各种原因不存在了(如倒闭、被兼并),组织形象也还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存在,其生命力超越了组织本身。 (二)系统性

组织实态形象本身是由复杂因素组成的,有公众容易感知的产品质量、功能、形状、色彩、包装;有公众不太容易感受到的组织员工素质、行为规范、风俗习惯,还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因而公众最不容易感受到的组织目标、宗旨、精神、风气等。这些看似复杂的组成因素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因此决定了组织实态形象是一个具有很强系统性的整体。塑造组织形象要从整体下手。

精品

.

(三)动态性

1.由于决定组织形象的因素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组织形象也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 2.正面形象和负面形象,主导形象和辅助形象,以及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直接形象和间接形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间处于矛盾运动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对立面之间还能相互转化。 (四)相对稳定性

组织形象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其产生、更新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一段时间内它又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组织的发展变化离不开过去的基础。

精品

.

四、CI战略——塑造组织形象的利器

C1最早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当时德国AEG电器公司率先采用设计师被德·贝汉斯所设计的商标,并将其应用在该公司的系列电器产品上,遂成为组织统一视觉形象设计的早期代表。

1956年,IBM公司在其总经理的全力支持下导入CI计划,建立了一套完整的CI识别系统。树立了“公司制度健全、充满自信永远走在电脑科技尖端的国际性企业”的良好形象,成为CI开发成功的典型范例。

l970年,可口可乐公司以崭新的公司标志为核心,更新企业的CI计划。

l975年,日本东洋物产株式会社马自达(MAZDA)汽车的开发设计CI,树立了日本第一个开发组织识别系统的典范。

台湾最早引入CI计划的是大企业家王永庆的台塑关系企业。

20世纪80年代后期,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的广东,以太阳神集团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开始导入CI计划

五、CIS的基本构成

组织识别系统(CIS)包括组织经营理念、行为活动、视觉传达等实体性与非实体性的整体传播系统,其中又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组织精神口号等基本要素为主要的识别要素。 CIS的基本构成包含下列三个子系统: (1)理念识别系统,简称MIS; (2)行为识别系统,简称BIS; (3)视觉识别系统,简称VIS。

理念识别系统(MIS)是组织识别系统的核心与原动力,属于思想文化的意识层面。MIS是组织经营战略、生产、市场等环节的总的原则、方针、制度、规划、法规的统一规范。在设计层面上,MIS具体表现为组织的经营信条,精神标语、座右铭、经营策略等形式。

行为识别系统(BIS)是以明确而完善的经营理念为核心,显现组织内部的制度、管理、教育等行为,并扩散回馈社会的公益活动、公共关系等动态识别形式。BIS具体包括对内和对外两部分。对内包括干部教育、员工教育(服务态度、电话礼貌、应接技巧、服务水准、作业精神)、生产福利、工作环境、内部修缮、生产设备、废弃物处理、公害对策、研究开发等,对外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公共关系、促销活动、流通政策、代理商、金融业、股市对策、公益性和文化性活动等。

视觉识别系统(VIS)是运用系统的、统一的视觉符号系统,对外传达组织的经营理念与情报信息,是组织识别系统中最具传播力与感染力的要素,它接触的层面最广泛,可快速而明确地达成认知与识别的目的。VIS的基本要素包括组织名称、组织标志、组织标准字体、组织标准色、组织象征图案等,应用要素包括事物用品、办公用具、设备、招牌、旗帜、标识牌、建筑外观、橱窗、服装饰品、交通工具、产品、包装用品、广告传播、展示陈列等。视觉识别是静态的识别符号、具体化、视觉化的传达形式,其项目最多,层面最广,效果更直接。

精品

.

组织的理念识别系统(MIS)是实施CI的重心。视觉识别系统(VIS)的传播力量最为具体而直接。 第二节 组织形象调查

一、组织自我形象分析

组织自我形象即一个组织自己所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组织形象管理工作首先需要通过组织内部的调查分析,了解组织的自我评价,揭示组织对组织形象管理工作的期望值,这是组织形象管理调查的第一个环节。

自我形象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实态的调查分析

组织实态即组织客观的实际状态和基本条件。 (二)员工阶层的调查研究

员工阶层的调查研究即了解本组织广大基层和一线人员对自己组织的看法和评价。 (三)管理阶层的调查分析

重点了解和分析管理阶层的观点、意见和态度,从中分析本组织的优势和劣势。 (四)决策阶层的研究分析

必须尽可能领会和熟悉决策阶层的观点、意见、态度,以此作为组织自我形象规划的重要依据。

二、组织实际形象分析

组织实际形象即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亦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 (一)公众辨认与分析

需要找到谁是本组织的公众对象,他们在哪里?通过辨认、甄别公众对象,确定组织形象调查的对

精品

.

象和范围。

(二)组织形象地位测量

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 (1)高知名度/

精品

.

高美誉度属于最佳的组织形象管理状态。但同时要注意,知名度越高,美誉度的压力就越大。如果知名度超过了美誉度,就更应该警觉,以防美誉度跟不上而造成知名度方面的负面压力。

(2)高美誉度/低知名度。组织处于这种形象地位,属于较为稳定、安全的一种组织形象管理状态。由于美誉度是形象的客观基础,因此这种状态具有良好的形象推广基础。其缺陷是知名度偏低,美誉度的社会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因此组织形象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维持美誉度的基础上提高知名度,扩大其美誉度的社会影响面。

(3)低知名度/低美誉度。表明组织形象管理处于不良状态,既没有名气,公众评价也不好。首先改善美誉度的问题,即提高业务质量、改善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等。

(4)低美誉度,高知名度(臭名远扬),从提高美誉度方面下手,然后再提高知名度。找出差距、发现问题,是组织形象管理工作程序中的重要步骤。 (三)组织形象要素分析

在具体操作上,可根据“语意差别分析法”制作“组织形象要素表”,作为分析形象要素的工具。

非常 相当 稍微 中等 稍微 相当 非常 经营方针正直 办事效率高 服务态度好 业务有创新 专家名气大 组织的规模大

三、组织形象差距分析

65 25 25 10 65 15 5 经营方针不正直 办事效率低 服务态度恶劣 10 20 65 20 25 70 15 55 10 业务缺乏创新 85 专家名气小 15 组织的规模小 组织形象差距分析即将组织的实际形象与组织的自我形象作比较分析,揭示二者之间的现实差距,指明组织形象管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这是组织形象管理调查的第三个环节。 “形象要素差距图”可以较为直观地显示组织的自我形象和实际形象之间的现实差距。方法是把“组织形象要素调查表”上表示不同程度评价的7个档次相应数字化,转化成为数值标尺,如:l表示“非常差”,2表示“相当差”……4表示“中间状态”……7表示“非常好”。然后根据上表的调查统计结果,计算公众对每一个调查项目评价的平均值。 公众评价平均值计算方法:

(1)计算各档次评价总分:该档次分值×评价人数; 如 “经营方针”;65×6=390;25×5=125;10×4=40

精品

.

(2)计算每一调查项目获得的评价总分:将该项目各档次评价总分相加: 390+125+40=555

(3)计算该项目评价的平均值:该项目评价的平均值=该项目评价总分除以调查总人数。 555/l00=5.55

[(65×6) +(25×5)+(10×4)]/100=5.55,即“经营方针”一项的公众评价平均值是5.55。最后,将这一数值标明在标尺的相应位置上。

精品

.

从图8-2可以看出,除了“经营方针”一项的实际评价与自我期望值相近以外,其他各项形象要素均有较大的差距。该组织的组织形象管理工作的任务就是要调整和缩小这些差距。至于组织形象策略和具体实施计划中的轻重缓急、先后顺序,还要结合组织在“形象地位四象限图”中的具体位置来考虑。

第三节 组织形象策划

一、组织形象的构成

组织形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由各个形象的子系统有机构成。其中任何一个形象子系统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组织形象构成影响。组织形象的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组织的产品形象

组织的产品形象即公众对组织的产品所形成的认知和评价。产品是组织形象的物质载体,是公众对组织进行认知与判断的主要依据,通过产品体现出来的组织形象最为直观,产品形象是整个组织形象的客观基础。产品形象的基本要素包括质量、性能、款式、包装、品牌、商标等。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产品形式,比如政府的公共政策、组织的工业产品、餐馆的菜肴、宾馆的客房、银行的服务项目、出版社

精品

.

的书籍、电视台的节目、学校培养的学生等,这些都是产品的特殊形态,都有其特定的产品形象。 (二)组织的管理形象

组织的管理形象即公众对组织的管理行为所形成的认知和评价。通过组织的管理行为展示的形象是全面的、整体的,包括组织的管理体制、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办事程序、工作效率、服务态度、人事政策、财政资信、遵守合同的信誉、技术实力、公共关系能力、参与社区活动的影响等,综合地反映着一个组织的管理形象。现代形象竞争很大程度上在于服务的竞争。 (三)组织的人员形象

组织的人员形象即公众对组织的人员所形成的认知和评价。

精品

.

组织的人员是最活跃的形象载体,通过组织成员所展现出来的组织形象,包括人员的品行、素质、作风、能力、行为、仪表等具体的形象因素。组织领导人的形象、管理群体的形象、全体员工的形象,都是组织形象的缩影和化身。 (四)组织的环境形象

组织的环境形象即公众对组织的内外环境所形成的认知和评价。环境对组织起着烘托装饰的作用,通过组织内部及外部环境设施所展现的形象,包括组织的门面、招牌、厂容店貌、展览室、会客室、办公室、生产场地,以及橱窗、指示牌的陈设、装修等,属于组织形象的“硬件”之一,构成现代办公文明、生产文明、工程文明、商业文明的一部分。 (五)组织的文化形象

组织的文化形象即公众对组织的特定文化所形成的认知和评价。通过组织文化系列要素展现出来的形象,构成组织形象的“软件”部分。组织的特定文化制约着组织形象的个性,标志着组织形象的特定风格。组织文化包括组织的价值观念和管理理念,组织的历史与传统,组织的榜样人物和标志性事件,组织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组织的礼仪与行为规范,以及组织的口号、训诫、厂歌、厂旗、厂服,各种宣传品,均鲜明地体现出一个组织的形象内涵。 (六)组织的社区形象

组织的社区形象即公众对组织的社区活动形成的认知和评价。组织的社区形象是一种睦邻形象、地方形象、左邻右舍的形象。社区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与组织在空间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组织的各种社会关系是通过社区形成和延伸的,组织的社会形象首先表现为社区的认知程度和评价状况。一个组织如果不能得到社区公众的认同,就很难在社会上获得良好的名声。 (七)组织的标识形象

组织的标识形象即公众对组织的标识所形成的认知和评价。标识本身就是组织形象的标志,能够帮助公众识别和记忆组织的形象。通过标志和识别系统所展现的组织形象,包括组织的名称、产品的品牌、商标或徽记,广告代言人、宣传的主题词和典型音乐,标准字体和标准色彩、包装的风格,宣传的格调等。这些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基本要素,是组织识别系统(CIS)的基本构件。 (八)组织的媒介形象

组织的媒介形象即公众对组织在大众媒介上有关的宣传报道所形成的认知和评价。在现代信息社会和大众传播时代,人们对外界的认知和判断越来越依靠各种传媒,大众媒介是广大公众认知一个组织的重要渠道。公众对组织的认知与评价,很大程度受媒介宣传的引导,媒介宣传的概貌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社会形象。

内涵形象与外观形象:

质量和性能是产品形象的内涵,外观和包装是产品形象的外显;素质、能力是人员形象的内涵,作风、仪表是人员形象的外显;历史传统、价值观念、职业意识是文化形象的内涵,口号、厂歌、厂旗、制服是文化形象的外显;情调、风格、含义是标识形象的内涵,品牌、商标等文字、图案设计是标识形象的外显等。

精品

.

精品

.

二、组织形象策划的基本特性

(一)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1.主观性

组织形象的形成离不开组织自身的规划和传播,同时也离不开公众的主观认知和评价,从而使形象带有主观性。

从组织方面来说,组织形象是根据组织自身的特征和需要设计和策划出来,又经过组织不断地建设和推广塑造起来的。

从公众方面来说,公众是组织形象认知与评价的主体,各类公众从各自的具体利益和需求出发,带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依据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信息理解能力,对某个组织形成各自不同的具体印象。 2.客观性

组织形象的建立具有客观的基础和内涵,并受到社会公众对组织总体评价和要求的客观制约,从而形象又具备客观性。

从组织方面来说,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是客观实在的,组织形象策划必须以组织形象实在为基础,必须从组织形象实在入手。

从公众方面来说,整体公众对组织的总体评价和要求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社会规范和社会制约,这种社会规范和社会制约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它不依某个组织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组织的形象设计客观上受到公众的总体评价和要求的制约。 (二)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结合 1.统一性

组织形象应该是统一的,讲究整体效果和系列组合,并需要适应公众整体的共同要求。

从组织方面来说,组织形象要讲究整体效果,因此组织形象的设计要有统一的原则、统一的主题、统一的格调、统一的规范、统一的传播策划,做到各个形象要素相互协调、各种传播资源相互整合,多种媒体一个声音,在多元化的时代追求形象的一体化。

精品

.

从公众方面来说,要求组织的总体形象要适应整体环境,适应各类公众对组织的共同要求;并要求一个高信誉度的组织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不同的公众对象能够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包括政策的一致性、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服务承诺的一致性等。 2.差异性

组织形象自身必须有个性特征,对目标公众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从组织方面来说,要强调组织形象必须充分反映组织自身的个性,有独特的风格,不仅整体要有独特的个性,而且相对下属不同的部分、不同的产品、不同的人员、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宣传媒介、不同场合的公共关系活动等,都需要显示一定的差异性。

从公众方面来说,组织形象要有较鲜明的针对性,即突出该组织在主要目标公众心目中的特殊形象;要适应不同公众的不同需求和不同视角,使组织形象具有特殊的指向性。 (三)恒定性和变通性的统一 1.恒定性

组织形象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对公众具有长期、稳定的影响效果。

从组织方面来说,组织的人员、产品、政策、行为等要有相对的稳定性、连贯性;而且组织形象的树立要经过长期不懈的传播努力,各个不同时期的公共关系设计都需要有承前启后的稳定性、连贯性,追求形象效果的累积性和延续性。

从公众方面来说,一个组织的形象要经过长期的传播和反复的刺激才可能逐步形成;而一个组织的形象一旦形成便会在公众心目中形成认知惯性和心理定势,具有稳定的、长期的影响效果。 2.变通性

组织形象不会一成不变,会随着主客体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从组织方面来说,组织的产品、人员、政策、行为的变化,特别是突发事件、危机事件的发生,必定会引起组织形象的相应变化。在组织发展的不同时期,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因此不同时期的组织形象管理活动要适应这种变化,注意根据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同结构来调整形象策划的思路。

从公众方面来说,公众环境也处在变动的过程中,公众的变化,特别是重要公众的变化,必然会对组织形成不同的评价和印象,从而促使组织实际形象的改变。

精品

.

三、如何建立有效的组织形象(重点)

一个组织的形象构思与策划成功与否,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协调与平衡。

(一)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协调与平衡

组织的任何发展都应该和自己的公众环境的发展相协调。任何损害公众利益的发展,只不过是为将来设置陷阱。因此,组织形象管理的目标中,既要反映组织发展的要求,也要反映公众对象对本组织的要求。

(二)总体形象与特定形象的协调与平衡

组织形象的好坏是相对于公众的要求而言的,形象设计的目的是设法赢得公众的好感和支持。然而,组织所面对的公众非常复杂,对组织的要求千差万别。组织的组织形象管理目标,一方面要照顾各类公众对象的一般要求,避免“厚此薄彼”;另一方面又要特别突出本组织在首要公众对象心目中的特定形象,以形成特殊的形象风格。

(三)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协调与平衡

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是组织形象管理追求的目标,不应偏颇任何一项。

第四节 CIS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精品

.

CIS的设计、开发与管理,实际上是在操作层面上对组织形象战略的具体贯彻与落实。

一、CIS开发的作业程序

(一)组织实态调查阶段

进行CI计划的开发作业之前,应先从组织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对组织现存的实态进行调查工作,以获取必要的客观资料。 (二)设计开发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将第一阶段所设定的识别理念,转换成系统化的视觉传达形式,以具体表现组织精神。其中可分为三个步骤:

(1)将识别性的抽象概念,转化成象征性的视觉要素。 (2)开发基本设计要素,以奠定整理传播系统的基础。 (3)以基本设计要素为基础,展开应用设计要素的开发作业。 (三)实施管理阶段

由最高经营阶层至基层的员工来全面贯彻,内部统一后,方能对外进行传播。

CI导人之初,规模较大的组织应在组织内部设立CI委员会,负责规划、执行、管理CI的运作,并定期实施CI进度、品质、成本的核对与检查。并继续聘用担负识别计划开发的设计顾问为组织顾问,从事日常执行情况的处理,协助组织全面推行CI并监督长期实施的效果。 (四)组织CI应用手册

CI手册是一本阐述组织CI战略基本观点与具体作业规范的指导书。

制定CI手册的目的在于统一整体的组织形象,贯彻设计表现的精神,将组织情报传达的每个设计要素,以简明正确的图解来说明CI计划的意图与概念,以及整体设计的传播体系,作为所有设计的最高规则。

CI手册的编制应该有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精品

.

1.总论部分

·组织领导如董事长、总经理的致词。 ·组织经营的理念与发展规划展望。 ·导人CI的目的。 ·CI手册使用方法的概论。 2.基本要素

·标志、标准字、标准色。

·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的变体设计。

·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的制图法与标准色的标示法。 ·附属基本要素。 3.基本要素组合系统 ·基本要素组合规范。

·基本要素组合系统的变体设计。 ·禁止组合的范例。 4.应用要素

·办公系统(信封、信笺、文件夹等)。 ·环境系统(建筑物外观、营业环境等)。 ·标识系统(路标指示、招牌等)。 ·服饰系统(员工服装及饰物等)。 ·运输系统(业务用车、手推车等)。 ·包装系统(产品外观、大小包装等)。 ·广告系统(各种广告媒体设计)。 5.标志、标准字印刷样本及标准色色样 ·标志、标准字印刷样本。 ·标准色色样。

二、VIS的设计与开发 VIS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视觉符号系统。它的特征在于展示清晰的“视觉力”结构,从而准确地传达独特的组织形象,通过差异性面貌的展现、从而达成公众对组织的认知与识别的目的。 VIS中包括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组织造型、版面编排模式等基本要素。 (一)标志 精品

.

在VIS中,标志是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多的要素,它启动所有视觉设计要素的主导力量,是统合所有视觉设计要素的核心。更重要的是,在消费者心目中标志与特定组织、特定品牌是同一个事物。

(1)识别性。这是组织标志在视觉传达中的基本功能,在VIS设计开发中通过整体性的规划与精心设计所产生的造型符号,具有个性独特的风貌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在组织传达中是最具认知识别机能的设计要素。

(2)领导性。标志作为组织视觉传达要素的核心和主导力量,在视觉识别计划的各个要素展开设计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而且是不可少的构成要素,扮演着决定性、领导性的角色,统领着视觉传达的其他要素。

(3)同一性。组织标志是组织经营抽象精神之具体表征,代表着组织的经营理念、经营内容、产品的特质。因此,消费大众对组织标志的认同就等于对组织的认同,形成固定的印象模式,所以标志一经确定为某种标准样式,就不能任意更改或破坏。

(4)时代性。在当今消费意识与审美情趣急剧变化的时代,人们追求流行时尚的心理趋势,使标志面临着时代意识的要求,要吻合时代潮流。

精品

.

(5)延伸性。标志在运用中要出现在不同的场合,涉及不同的传播媒体,因此它必须有一定的适合度,即具有相对的规范性的弹性变化。

(6)系统性。作为VIS中的标志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它与其他视觉传达要素的组合运用,因此必须具备系统化、规格化、标准化的要求,作出必要的应用组合规范。 (二)标准字

字体。

从设计层面上来看,标准字是泛指将某种事物、团体的形象或全称整理、组合成一个群体性的特殊

标准字能将组织的经营理念、规模性质等,通过文字的可读性、说明性等明确化的特性,创造个性独特的字体,从而达到组织识别的目的.塑造独特的组织形象。

与一般文字相比较,标准字在字体上的最大差别在于除造型外观不同之外,还具有特定的配置关系,一般文字的设计出发点着重于字体的均衡组合,可依据需要进行上下左右的任意组合。标准字则不相同,它是根据组织品牌名称、活动的主题与内容,在字体之间的宽幅、策划的配置、线条的粗细、统一的造型要素等方面均进行过周密的规划而精心设计的。与一般文字特别不同的是在文字的配置关系上,经过

精品

.

视觉调整的修正,达到了空间的均衡与结构的和谐,具有独特的美感和造型效果。这是一般文字所不能比拟的。 (三)标准色

标准色是指组织为塑造独特的组织形象而确定的某一特定的色彩或一组色彩系统,运用在所有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媒体上,通过色彩特有的知觉刺激与心理反应,以表达组织的经营理念与产品服务的特质。 色彩除了自身具有知觉刺激,引发生理反应外,更由于人类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自然景观等的影响,使得人们看到色彩就会产生一定的联想或抽象的感情。 (四)组织造型

为了塑造组织识别的造型符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选择特定的人物、动物、植物作成具象化的造型,以其风格夸张、亲切可爱、幽默滑稽的形态捕捉消费大众的视线,以强化组织性格,表达产品或服务的特质,更贴近消费者。所以组织造型又有一个人们非常熟悉的名称叫组织的“吉祥物”。 组织造型或“吉祥物”的设计题材大致有如下几类:

(1)人物类。如麦当劳快餐的“麦当劳叔叔”,肯德基快餐的“山德士老先生”。

(2)动物类。如彪马运动鞋的“飞豹”,鳄鱼服装的“鳄鱼”,大荣百货的“猩猩”,韩国国民银行的“喜鹊”,三菱汽车的“野狼”,太平洋房屋组织的“袋鼠”等。 (3)植物类。如日本劝业银行的“玫瑰”等。

(4)产品类。法国米其林组织的“米其林轮胎人”,台湾台塑组织的“普拉士弟”,瓦特涅斯的“酿酒桶”等。

组织造型的基本形态设定后,可依照组织经营内容、宣传媒体、促销活动进行各种变体设计、并赋予以不同的动态、姿势、表情,以加强组织造型的说明性与亲切感,使其在视觉传达中发挥更好的影响力和表现力。

(五)组织象征图案

在视觉识别系统中,象征图案是作为一种附属与辅助性的要素出现的,配合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组织造型等基本要素而被广泛灵活地运用,起着不可忽略的功能作用。

象征图案与视觉传达设计系统中的基本要素是一种主从与宾主的关系,以配合设计的展开运用。作为带有一种线或面的视觉特征的设计要素,往往能与具有点的特征的标志、标准字、组织造型等基本要素在画面上形成主次、强弱、大小等对比呼应关系,丰富与强化画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增强了视觉传达的力度与感召力。

(六)组织广告及宣传版面编排模式

组织广告及宣传版面编排模式是指在平面设计的版面上塑造统一性的设计形式,是一种具有差别化、风格化的编排模式。它不仅是创造引人注目的吸引力,而且对组织形象有强烈的识别性,因此逐渐成为设计家重视的设计要素。

本章重点:组织形象,组织形象构成,组织形象分析;CIS基本构成;CIS开发作业程序;VIS的设计与开发。

精品

.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