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术期刊主编素质提升之路径

2023-06-15 来源:汇意旅游网


第33卷 第2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Vol.33 No.2

2013年4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Apr. 2013

学术期刊主编素质提升之路径

郑志强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杂志社,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承担学术期刊整体质量把关责任的主编,直接决定着创新型精神产品的生产质量。在知识快速传播和新媒体崛起的今天,对主编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不断进修以提升学历层次,努力形成“专”“博”互补的知识结构,并通过“编研结合”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学术期刊;主编;素质;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159(2013)02-0093-04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hief Editors of Academic Journals

ZHENG Zhi-qiang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He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Chief editors who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overall quality of academic journals directly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innovative spirit production. Because knowledge spread quickl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oday,demands for chief editors are increasingly high. Chief editors need continuous learn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level, make efforts to form a knowledge structure of \"specialty\" and \"extensiveness\"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olving problems through editing and research . Key words: academic journal;chief editor;quality;promote;method

一本学术期刊,无论其学术质量,还是编校出 版质量,总是以整体的面目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主编作为学术期刊整体质量的把关人,必然对提高学

[1]术期刊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些有国际

1 不断进修以提升学历层次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期刊主编(副主编)岗位规范》的相关规定,主编“一般应具有

[2]873

副编审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副主编“一

影响力的著名杂志,无不是一代又一代主编接力创业的结果。因此,主编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就成为学术期刊不断提升质量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传播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编辑出版业在出版传播方式上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对承担学术期刊整体质量把关责任的主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主编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去提升自身素质,以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学术期刊主编提升素质的路径。

般应具有副编审以上或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874。同时又规定,编审、副编审的“文化水平”均应“具有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2]877-878。这意味着主编的学历起点是“大学本科”,这当然是充分考虑了学历与实践能力历史性平衡关系而确定的最低从业之学历“门槛”。

但从社会发展看,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爆炸”的“链式反映”新阶段,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创生。因此,主编若固守

收稿日期:2013-01-16

作者简介:郑志强,男,1958年生,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与历史。

广 东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第33卷 94

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必将落后于时代。正如张榕明先生所指出的那样:“21世纪是以知识为主导生产要素的时代,随着人们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学习终身化和职业社会化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是‘持续人的一生’的教育,具有全纳性、全程性和前瞻性的特点”。[3]显然,只有不断进修学习,方能真正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变迁。

另外,从编辑工作实际需求看,由于传播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作者读者有新的需求、编校规范亦有新的修订,编辑工作中的组稿、审读、编选、加工、整理、校对等环节必然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使得主编必须面对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工作对象。作为学术期刊的带头人和整体把关人,主编必须对编辑活动中的这些变化相当敏感,并保持不断学习和吸收这些新信息和新知识的良好习惯。另外,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大量出现,反映在日常工作中,不论是出版工具、编辑手段的使用,还是学科论文的审阅、编辑加工,都需要了解和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编辑活动就是一项多学科的综合活动,融汇了传播学、情报学、人才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知识。如:要使期刊信息的传播效率更高,就应当具有相当水平的传播学知识,研究传播学理论;要建设好编辑队伍,为期刊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就要对人才学有一定了解;要提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力,研究作者、读者心理也必不可少。编辑工作涉猎的这些相关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快速更新的特点,学术期刊主编若不时时补充与更新知识储备,就很难适应编辑出版工作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很难使自己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发挥整体把关和引领作用。

鉴于上述情况,通过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或者通过国家正规渠道到发达国家接受规范的留学或专题进修,已成为提升主编职业素质,使之与国际通行水准接轨的有效渠道。当然,选择对丰富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提升研究能力有直接作用的编辑学相关专业进行深造,更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 “专”“博”互补以优化知识结构

原创性的学术论文一般出自专业领域的学者之手,经过了深入研究和严谨的科学论证,是新思想

新观念的生发者,是海量思想中最值得传播和保存的珍贵资源,学术期刊正是传播它们的首席平台。借助学术期刊对论文进行精密过滤和严谨确认,将优秀的新思想新观念和科技成果及时传播出来,使人类的思想宝库不断注入新鲜养分。学术期刊的这一出版使命,对主编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方面,在编辑实践中,作者的每一篇学术论文虽然从本质上属于一种独立的创造性精神劳动成果,但大量选题合乎刊物发表需要的论文原作通过初审后,还需要责任编辑、审稿专家、主编等代表“传播控制者的意志”的专家群体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甚至亲自参与修改,使之符合刊物标准化的规范,方能发表出来变为成果。作为主编,往往又处在传播控制环节的终端,这意味着作者、责任编辑、审读专家等环节未发现的问题,都应在主编这一环节得到解决。处于产品生产终端把关的主编,需要去应对许多似是而非的学术“病果子”,这些“病果子”可能来自不同学科,牵涉的问题复杂,这就要求主编具备辨析跨学科、高度疑难学术问题的能力,相应地要求主编的知识结构必须足够“专”与“博”。

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日益增长,给我们提出了越来越多日趋复杂的课题,而传统单一的学科常常难以解决这些课题。因此,突破专门化研究的藩篱,应用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和多学科知识去寻求解决途径成为学术研究必然的选择。此外,跨学科也是一种创新或开拓科学知识的新途径[4],学者们往往通过跨学科研究,填补学科间“空白区域”,来实现理论创新或者科技突破。相应地,现代学术研究的这种跨学科特性会直接反映到学术期刊论文中,一些学术论文也往往会涉及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知识,这都对编审把关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编审把关的终端环节,主编必须具备足够“专”与“博”的知识结构,才能发现和解决好各类问题。

因此,主编须熟悉一门以及相关学科的系统知识,同时注意跟踪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难点问题,围绕一个专业领域尽可能达到“精”,才能对论文中深度疑难学术问题的辨误与纠正有发言权;同时尽可能在与这个专业有关的几个领域也能达到“博”与“通”,这样就能具备解决跨学科问题的知识基础。最终的目标,是将自身打造成为“专”“博”互补的“学者型主编”,为学术期刊的整体质量把关奠定良好基础。

第2 期 郑志强:学术期刊主编素质提升之路径 95

3 “编研结合”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编作为传播控制者,往往要面对并解决编审工作中出现的疑难学术问题。要具备妥善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这意味主编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研究刊物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发展现状和焦点、难点及学术前沿的重大论题。这里要强调的是,主编可以没有国内外知名专家的名望与头衔,意见:(1)一审编辑主要是被论题的震撼性和发表后将会产生的眼球效应所吸引;审读专家主要长于宋史,而对楚汉战争史及《史记》的研究不是长项;(2)本论文论题固然具有震撼性,但学术论文的“轰动效应”最终要建立在学术论证的严肃和严谨之上。本文论述过程中“硬伤”太多,如将灌婴率汉军五千骑渡过乌江以东下楚地五十二县“斩首八万”误读为垓下楚军被“斩首八万”,并由此推论——垓下楚军八万士兵奋勇战斗壮烈牺牲而主帅项羽却夜里但应该有不低于甚至高于这些专家的学术鉴别力,否则就只能成为一种碌碌无为的“尾巴”型编辑从业者。因此,主编将编辑工作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以知识之博深成就其学术鉴别力之高超,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当然,这里所说的“研究”,是指与自己分管学科相关的研究,与编审内容有关的研究不仅不会妨碍编辑工作,而且会相得益彰。因为编审遇到的许多重要学术疑难问题,往往是在更深入研究中解决的。试举三例:

例一:

1、 论文题目:《自刎乌江:司马迁对项羽的不实记载》

2、内容摘要: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西楚霸王项羽描绘成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但本文认为,司马迁的这种记载是彻头彻尾的虚假报道。最有力的证据是,《史记》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的记载垓下之战前项羽率军“可十万”,而项羽在垓下仅仅打了一仗之后的一个夜晚即悄悄率“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南逃。留在垓下的八万多楚军在英勇战斗中壮烈牺牲,而主帅项羽却象懦夫一样出逃。司马迁出于对汉武帝的个人怨愤,故意对垓下奋战牺牲的八万楚卒只字不提,反而将懦夫项羽美化为悲壮英雄。

一审编辑被极具震撼力、吸引力的论题所吸引,被论文流畅的文笔和议论气势所打动,写下明确的初审意见:“本篇论文从论题到行文极具振撼力,过去从不见专家学者有此论述,相信发表后会在学界产生较大反响。建议及时发表。”匿名专家审阅后亦批道:“同意一审编辑建议。本论题应属学术新发现,发表后当会在学界产生较大反响。”

论文在第三审这一关,交到分管副主编手中。他马上被论文的题目和前两审的意见所吸引,立即全神贯注地认真研读这篇论文。但仔细审读全文后,他陷入了沉思。一番思索之后,他写下了如下审读

率八百余骑南逃。由此,垓下八万楚卒是真正的英雄,项羽反而是真正的懦夫,并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断言司马迁对项羽作了“虚假报道”。这是一个以错误的基础产生的一连串错误推论式的文章,说明作者对“垓下之战”尚未研究透彻,对《史记》研读不透彻。事实上,司马迁对项羽走后的垓下楚军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留侯世家》、《樊郦滕灌列传》《季布栾布列传》等处有交待的,多数是被俘而不是牺牲。因此不存在司马迁对项羽的“虚假报道”;(3)对作者的建议:关于项羽属于不属于英雄,建议作者读一些军事研究的专题著作。如毛泽东同志1939年2月28日亲自手书唐诗人杜牧的《题项羽庙诗》,以及他于同年4月8日在延安“抗大”演讲中对项羽的评论。

副主编对这篇论文的甄别,最终说服了一审编辑、审读专家和作者本人,一篇选题吸引眼球但论文有硬伤的论文,最终被收回。

例二:

1、论文题目:《作为权利的性爱:男女平等的历史演变》

2、内容摘要:自从母系社会解体以后,在漫长的奴隶制社会乃至封建社会,无论在法律上还是社会主流世俗观念中,女性一般是没有性爱自主权的。近现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男女平等”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在性爱主权和应享权利格局中,女性仍被压抑在“第二性”从属地位。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到来,性爱作为健康女性的核心自主权利之一,必然应走上男性平等的“第一性”位置,其权利无论从法律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应受到尊重与维护。 这是期刊通过社会联络的方式,从一社会权威人士那里得到的一篇国内知名妇女问题专家的专稿。毫无疑问,由于这位专家在国内享有盛名,期刊从编辑到各级负责人均对这篇大作开了“直通车”。由于作者本人事先有“编辑不可随意修改我的文章”的

96 广 东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第33卷

约定,因此,期刊很快排出了付印的清样,交到了负责总审校的主编手里。但文章最后的一段话却令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桩名人公案:被誉为现代文学革命主将的鲁迅先生,他在与许广平自由恋爱结婚后,让前妻朱安与他们共同生活了一生。请问,让发妻与自己共同生活一生,却不给予她一丁点性爱,这样的鲁迅,对朱安女士来说,是否太残酷无情了?”

主编经过深思熟虑后,果然删除了这段话,并给荐稿者写下了如下文字意见:“如不删去最后这段话,将使名家之作留下重大学术瑕疵。因为,关于鲁迅和许广平安置朱安的问题,理应将其放在当事人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来评判,而不应以当代西方性自由、性平等、性博爱的观念来衡量历史人物。朱安从思想观念到生活能力上看均属于清王朝时代的旧女性;而鲁迅与许广平则属于民国时代的一对新人。在朱安心目中,她追求的是‘嫁鸡随鸡’、‘女子无犯七出之条,则不能被休弃’这种她心目中的核心人生价值观,至于‘性爱权利’不是她的主要诉求。鲁迅和许广平诚恳地满足朱安的核心要求,一方面给予她生活上的保证,另一方面也使她免于‘被休弃’的精神痛苦;至于不给朱安‘性爱’的‘权利’,那正是鲁迅对许广平这种权利的尊重和对民国新法律的遵守,现代学者是不应以‘残酷无情’来苛责鲁迅的。”荐稿教授和著名专家本人最终认同了主编的删除。

例三:在春节假期即将来临之际,核心期刊编辑部收到了省新闻出版局发来的《期刊本年度编校质量检测结果》,上面列出对本刊的“文字差错”总扣分已达2.1/10 000。责任编辑和社长看着检测表面露焦急,因为差错率一旦超过1/10 000,刊物的“省十佳期刊”“一级期刊”会因差错率“一票否决”而被取消。社长将进行申辩的任务交给了副主编。在进行反复细致的推敲之后,副主编写下了以下“申辩反馈意见”:

(1)关于“科学地评估”——原文是:“对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各种方式方法进行全面科学地评估。”评委认为:“科学地评估”应该是“科学的评估”,将“的”错用为“地”扣1分。我们认为:该句完整语法结构为“进行科学地评估”。此句中“进行”和“评估”构成一个词组动词,其中动词“进行”已状语化,核心动词仍为“评估”,用“进行”形容“评估”为一个活动过程,而动词“评估”前

主编的眉头锁住了:

“我们不妨以男女性爱权利平等的眼光来反思应放置状语而不是定语,因此“科学”只能是个形容词状语,以形容评估过程态度的认真与严谨,因此用“科学地”是正确的;相反,若用“科学的”,则“的”前为名词定语,那么整个过程就变成了对“科学”的评估,则此句意思全非,所以本刊本句的表达正确,不能算错误。(2)关于“……职责规定。”原文是:“一旦有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出现,到底归谁管,该怎么管理,现在体制上并没有明确的职责规定。”评委认为:“……职责规定。”应该是“……职责规定”,句号应放在引号外,却放在引号内扣0.5分。我们认为:该句属于完整引用,因此句号“。”理应放在右引号之内;放在引号之外是错误的。句号放在引文及引号之外的情况,只适应不完整句子的引用。依据上述语法分析,我们认为,第一例“扣1分”、第二例“扣0.5分”均不成立。由于“申辩反馈意见”从语法角度进行严谨分析,极具说服力,最终被省局年审评委所采纳而减扣1.5分,期刊该年度的语法文字差错率最终被省局确定在1/10 000以内,维护了期刊的声誉和形象。

从上述主编工作的操作实例可以看到,要解决主编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离不开主编的独立思考与独立判断能力,而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是建立在主编深入研究和深厚学术造诣的基础上。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编研结合”,遇到学术疑难问题,切莫轻易放过,不妨暂停下来认真钻研一番,不仅会发现论文“硬伤”出在何处,而且日积月累,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也随之提高,这就叫作“编研相长”。久而久之,主编不仅成功把关了一期又一期优质期刊,还会有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出,成为编审与研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学者型主编”。

参 考 文 献

[1] 熊家国. 主编在提高学报质量中的作用[J]. 编辑学刊,1996(3):

64.

[2]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编. 期刊出版工作法律法规选编(第二

版)[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3] 朱羿. 终身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根本途径[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2年8月15日第1版.

[4] 陈婵,邹晓东. 跨学科的本质内涵与意义探析[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18(2):1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