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聚落的划分依据、分类,对比分析两种聚落形态的差异;了解聚落的形态、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城市和乡村聚落的划分及其特点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了解聚落的形态、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明确保护传统聚落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教学重点:城市和乡村聚落的特点、聚落的形态及其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具体分析聚落的形态、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从这几幅图片中把你的“家“找出来,多媒体课件展示城市、乡村聚落的景观图,山地、平原的景观图,,沙漠、绿洲的景观图。
学生竞相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你们回答得很好,都觉得降水较多的平原地区是我们的“家”,但是实际情况到底如
何?那就让我们从教材中寻求答案吧!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二、讲授新课
教师:刚才我们从几幅图片中找到了我们居住的地方,那征我们居住的地方叫什么呢? 学生:聚落。
教师:聚落的含义是什么?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一) 聚落的概念及类型
学生:聚落是指人类的聚居地,它分为城市和乡村。
同学们的家所在地区是什么样的呢?你能给我们描远述一下你家所在区域的环境吗?(提示:从住房的类型,交通工具、从事的职业、生活设施等方面描述。) 学生进行互相讨论、总结、发言。
小结:从刚才的描述可以看出大家都非常爱自己的“家”。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导致城市和乡村聚落出现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从事的职业不同,也就是居民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4.13及相关资料,思考:自然环境与聚落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二)聚落与环境
让学生阅读教材图4.13及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知道的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列举出教材图中没有的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其他环境因素,如地质、气候等。
小结:在一些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比较密集,容易形成聚落。高山、荒漠、极地等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生存,因此,就少有或者没有聚落。
教师:了解了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你们是否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聚落的分布是否与人口的分布一致?
学生:基本一致,人口密集的地区,容易形成聚落。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让我们趁热打铁继续学习聚落的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多媒体课件展示平原地区沿河、沿湖、沿铁路沿线的聚落形态)
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分析一种聚落形态,重点讨论聚落的成因,派代表发言总结
小结: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因而聚落比较密集,呈团块状分布;河流、湖泊附近水源充足,铁路沿线附近交通比较便利,因而聚落呈条带状分布。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具特色的民居图片(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上的窑洞、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内蒙古高原的蒙古包、北京四合院等)引导学生思考民居建筑与环境的 关系。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回忆之前所学的世界气候类型等知识。 教师:正如同学们所说,民居的特色与当地的气候类型特征相关,如气候寒冷的极地冰屋、湿热地区的竹楼,再比如教材图4.16“西亚的民居”与4.17“东南亚的民居”,它们都是人类为了适应当地环境而修建的。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笔丰富的旅游资源,同学们能列举有关传统民居方面的旅游景点吗?
学生:安徽西递和宏村、水城威尼斯、丽江古城等。
教师:既然提到“古”那肯定是历史久远,与现代建筑相差甚远,那我们是把它保留下来作为城市的“补丁”,还是拆掉还城市一份协调呢?下面我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拆”、“留”两派进行辩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辩论的结果不必太在意,可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探讨问题、寻求解决方法的力,旨在让学生明自对于传统聚落中民居的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方面考虑,综合论证,只有这才能处理好传统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好,既了解了聚落的定义、分类、形成、分布,又观赏了各具特色的民居,最主要的是我们明确了保护传统聚落的必要性,那就让我们做保护传统文化的小卫士,捍卫我们身边的古物古迹吧! 四、课堂练习:
1.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较,其主要差异是( )
A.宗教信仰 B.人们 C.人们的职业构成 D.人们的性别构成 2.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 )
A.地形平坦 B.热带地区 C.气候严寒地区 D.沙地区 3.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B一般说来,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C.居住在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等工作 D.居住在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等工作 4.有关聚落的保护和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传统聚落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应加以拆除 B聚落的发展与人口增长,社会发展无关 C.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D.传统聚落记录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应加以保护 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分别是什么地方的建筑?
(2)根据上图及表格中所给的内容,分析民居与当地环境的关系。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板书设计: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一、
聚落的概念及类型
1、 定义
2、 分类:乡村和城市 3、 乡村与城市聚落的差异 二、
聚落形成环境:
1、 聚落形成环境
2、 聚落的形态与环境:团块状、条带状 3、 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 三、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 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2、 保护传统聚落的措施 (六) 、教学反思
当地的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