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用心上好每节美术课确实不容易,由于在上大学时除了学好专业可以外,还喜欢音乐、文学等很多科目,平时的积累和修养在真正上课时就会用得上,我有一次给一个班级上素描课,学生梦大为兴奋,从此很多孩子从应付考试到喜欢艺术大为改观。
记得是头像课,我强调素描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是形、色、体。如果单单是讲整体关系等等之类的话,对学生讲肯定很抽象、概念和枯燥,我分开训练和讲解示范。再讲形体结构和明暗时我是这样比喻的,结构好似盖房子找框架,形体好比垒墙,明暗好比刷涂料,所以这也是你素描中形、色、体的关系,一定是有先后顺序的。我说:“一个优秀的指挥家但他指挥时即使是几百号人,有一个人演奏错了一个音符,都能给演奏者指指出来,这说明指挥家最厉害的是什么?”
“是耳朵听觉敏感”。 “怎么得到的”?
“训练”学生们积极回答和相应。
“很好,除了天才之外,是训练,一个音乐家训练耳朵的听力,那么一个画家应啊训练什么呀?”
“眼睛”。
面对学生的兴趣上来了我又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给大家的启发是什么?解决的是不同的角度又不同的形体、耐心、修养、精微、听老师的话学生热力讨论。另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年轻人喜欢射箭,也拜了很多老师,但他们也教基本功,但怎么也射不准,后来他听说在很远的大山里有一位神射手,于是就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大山深处的森林里找的了这位老神仙,非要拜师学艺,老人看了看,从地上捡了一颗小草籽儿,用一根胡子拴住说:“拿回家去,挂在门鼻子上,静下心来,什么时候看这个草籽儿像狮子一样大再来找我。”说完便倒头大睡。这位年轻人简直不敢相信老人的话,但回来后还是完全照着做,渐渐地看的有馒头一养样,最后像狮子一样大。一下子就可以射准任何东西。
实际山就是学会看,观察,静下心来看。学生们提得很入神,有何有兴趣,有理解了很多。
在讲明暗训练时,我借助音乐的音阶、音符见颜色的深浅层次,讲色调时,用歌曲演示,不同的人曲同一首歌曲调子不同,但关系一定要准的等等。学生们心领神会。
总之,一位老师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才能讲好每节课。
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发布者: 马艳杰 发布时间: 2012-3-21 11:22:54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课鉴赏内容部分的课程,本课从整体上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突出成就、发展概况等加以介绍,主要论述了丝绸、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几个重要的古代工艺美术品种,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所取得辉煌成就。
本课涉及内容较多,历史时期跨度较大,教师很难在一个课时内深入的讲解,因此根据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校和本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在创造,把本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讲授。第一个课时带领学生学习鉴赏中国古代丝绸艺术和陶瓷艺术(两者均享誉海外且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工艺作品),第二课时代领学生领略国之重器的青铜器和徳之代表的玉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使用书中图片,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和补充的图片,有条件的话可带一些工艺品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触摸,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展现给学生更丰富典型的古代工艺美术作品。这些凝结着历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的工艺品,鲜明地体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情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丝绸、陶瓷、青铜器、玉器等工艺品种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其独特的审美意蕴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在中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发挥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不仅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丰富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教师对于本课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最终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本课只选择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品种,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其它品种,如景泰蓝、象牙雕、漆器等,来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辉煌成就和多姿多彩的面貌。
二、与本课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概述
1、课本主要介绍的五种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种,涉及内容较多,历史跨度较大,本课可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鉴赏丝绸艺术和陶瓷艺术(把彩陶艺术并入陶瓷艺术),第二课时鉴赏青铜艺术和中国玉器。
2、本课内容较多,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典型时期和作品进行讲授分析,提
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找出答案。
3、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某一工艺品种展开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4、教师要适时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扩展学习范围。 三、本课所需教学资源
1、应尽可能地创设教学环境,在教室布置相关的工艺作品; 2、教师准备大量有关图片、视频资料 3、安排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4、有条件的学校,可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工艺美术馆或
5、本课应和中国历史、地理、语文课相关内容衔接,启发学生综合掌握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全面。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品种,简单了解主要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能力目标:能识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种,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独特的审美意蕴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提高对古代工艺美术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看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工艺美术中丝绸和陶瓷艺术的发展简况及突出成就。分析理解典型时期、典型作品的基本特点和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典型的丝绸和陶瓷作品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在教室内布置几件工艺美术品营造氛围。在多媒体课件上说出自己知道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导入 展示同学们熟悉和不熟悉的作品让学生认一认。 术品种 学情境 从检查学生课前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世界上很多民族通过向中国学习才掌握了一些工艺美术的制造技术,所以,中国古代工艺美 术不仅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丰富和改善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出示图片,请同学确认图片所展现的景色。 简单介绍“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当时东西方文化、商业交流的纽带,联系着遥远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促进了东西方商品贸易的往来,也增进了各国之间的友谊,中国也因此赢得了“赛以丝”(丝绸之国)的美称。 讲授 新课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养蚕缫丝的国家之一,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商周时期丝织品已得到广泛地运用,秦汉时 期丝织品更加精良,从西汉开听讲 观看图片,指出这是一条连接东西文明的著名的丝绸之路。 习情况,着手引入课题 始通过丝绸之路传向西方。 展示图片:《捣练图》 《簪花仕女图》 通过唐代张宣和周昉的绘画作品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古代的丝绸工艺相当高超。 丝绸根据质地分为很多种,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加工。展示不同工艺的丝绸作品丝绸分:锦、绫、纱、绢、罗、绸、缎等,其中锦的档次最高从《捣练图》看到中国古代妇女纺织丝绸的过程。从《簪花仕女图》看到中国丝绸的精良。 简单了解古代丝绸的制造过程 了解丝看课本 绸的种类和制造和装饰工艺。 了解中国丝绸对外来装饰艺术的吸收 与融合及对外国的影响 学生分组探讨:古代人衣服、官服上的圆补、屏风、国画布、旗帜等 了解丝绸的用途与因此有许多相关的成语,锦上 添花衣锦还乡,锦绣山河,丝绸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联系密切。 展示《联珠骑士狮纹饰》 引导学生探讨 丝绸在古代和现代生活中的用途 刚才我们说到中国有有丝绸从《联珠骑士狮纹饰》看到中外文化贸易的往来。 我们生活现代生活中:衣服及配饰、被的关系。 面等室内装饰品、旅游纪念品及众多工艺美术品 陶瓷之国 中国是生产瓷器的大国,china强调瓷器与中国的之国的美誉,我国在国外还有的意思是瓷器,而China的意思什么什么之国之称呢? 我国是最早掌握制瓷技术的国家之一,那么瓷器大概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课件展示中国古代彩陶文化 欣赏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盆》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 马家窑文化:《彩陶舞蹈纹盆》 龙山文化的黑陶:《黑陶蛋壳杯》 从造型、纹样、用途上讲解重点内容。 陶器的原料是什么,先民们是如何制作的呢?让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人类在制陶的基础上掌握了 观看图片 黑陶图片 观察中国古代陶器的特点,了解它们的作用。 认真听讲 学生思考讨论,举手回答。 后观看陶器制作步骤视频 就是中国,中国在国际上被称为“瓷器之都”,可以看出瓷器的产生对于中国的重要作用。 思考问题 联系 培养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了解中国陶器的产生和发展及典型陶器的特点 培养学生思考探讨的能力,拓展学生知识 考察学生的知识面 进一步学制瓷的技术。 瓷器的产生 欣赏中国古代瓷器图片 习陶瓷知识 商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原始瓷 听讲 器”,到东汉时期两千年的历史当中,瓷器一直在不断地发 说出五大瓷窑:钧窑、定窑、哥 能够辨别青花瓷 选出对应的代表瓷器作品 瓷器中挑选出青花瓷并试说出其特点 元明时期瓷器新品迭出,一种瓷器以它显著的特点名扬天下,你知道是什么瓷吗? 欣赏作品 展示青花瓷作品《元青花韩信月下追萧何梅瓶》,《元 新知理解学习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展,唐代大规模通过海路销往 其他国家,这就是著名的“陶瓷之路”也称“海上丝绸之路”,大大扩展了中西方的贸窑、汝窑、官窑 易往来。 宋代,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繁荣时期出现了五大瓷窑,展示五幅瓷器图片,分别属于哪回答:景德镇的青花瓷,从各种个窑的代表作品。 学生鉴赏瓷器图片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明 青花人物葫芦形瓶》 分析《青花八吉祥纹扁瓶》 总结中国青花瓷在国外深受喜爱,并被仿烧。 元、明、清时期除了青花工艺,听讲领会 还出现许多新品: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琳琅彩等彩 巩固所学知识,探究新知。 巩固新知,提高合作学习绘瓷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代 表的瓷器的产地:瓷都—景德镇,展示相关图片 看瓷器制作视频 瓷器是怎么制作的呢,一起来 看视频。 查看资料,探讨,推选代表回答,能力 请同学分小组探讨:陶与瓷的其他同学补充 区别(从原料,烧制温度,透明度,敲击声音等方面探讨),各组选代表提问 , 课堂 小节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类众多,除了以上我们欣赏的丝绸和陶瓷艺术,还有青铜器玉器等。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鉴赏国之重器—青铜器和君子所好的玉器。这节课我们学习鉴赏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一部分。!已让我们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而感叹!为中华民族的辉煌成绩感到无 回顾,倾听,预习 认识中国传统工艺在历史中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比自豪!下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为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自豪,为琳琅满目的工艺品惊叹! 六 、作业:丝绸与陶瓷艺术 丝绸从质地上分哪几类 新石器时期彩陶的代表有哪些 宋时期的五大瓷窑 青花瓷的产地及特点 情感 升华
《咫尺千里——山水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着重把握一下三个要点:意识用比较法讲解体
会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区别;而是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的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和技法;三是要着重讲解两宋山水画的特色。
鉴赏每幅作品前要对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简明扼要的介绍。分析作品应该有详有略,尽可能多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和参与讨论,并将思想教育融入其中。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2.北宋山水画与南宋山水画的主要区别。
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鉴赏能力,提高艺术鉴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
带领学生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着重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与学习方法:
用传统的讲授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在建构主义教学法的指导下,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自主的情况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共同的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体验、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学习的内容。故在讲解中充分运用了展示、启发提问、自主活动、讨论、比较等多种教学语言。
教学过程: 导入:
1.请一位同学起来背诵李白的名作《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在中国山水画当中尤其更加突出。大诗人李白所描绘的诗篇中有山有水,可以说这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也许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非常遥远,那么今天我们将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做一次亲密的接触。
3.展示山水画——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详)
1.表现内容:西方风景画模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而中国山水画有着博大的精神内涵,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的反映了社会生活。
2.空间与透视:西方人画的一直都是目之所及,为“眼中之景”。中国画家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为“心中之景”。散点透视体现了中国人豁达的自然观,焦点透视体现了西方严谨科学的自然观。
3.自然山水与心中山水
4.中国山水画注重情、景、意、志的联系
二、结合图片,展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过程(有详有略),充分运用多媒体分析和欣赏作品。
1.隋唐的山水画:鉴赏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和五代画家董源的代表作品《潇湘图》(略)
2.北宋山水画:鉴赏范宽作品《溪山行旅图》,北宋中晚期画家郭熙的《早春图》与王诜的《渔村小雪图卷》,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详) 3.南宋山水画又有了新的成就:马远极善营造意境,追求单纯与精炼,对景色进行大胆裁剪,代表作如《踏歌图》和《寒江独钓图》(详)
4.元代的山水画:以倪瓒黄公望为代表,欣赏作品《六君子图轴》和《富春山居图》(略)
5.北宋、南宋和元代在形式和精神内涵的比较:(详)
北宋:无我之境,重在画家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描写,画家为自然服务。 南宋:追求细节真实和诗的意境,重诗情画意。
元代:有我之境,重在抒发画家内心思想感情,自然景物描写为次。 6.明清的山水画:(略)
明清山水画家们更多的继承了前代画家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发展。鉴赏戴进和石涛的作品。
三、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详) 1.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2.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散点透视法)。 3.从空间处理上——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见《林泉高致》)描绘的三度空间,近景、中景、远景,从而给人一种很宽阔的感觉。
4.在表现山石树木的质感上创造了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皴法(点皴,线皴,面皴。点皴如米点皴和雨点皴,线皴如披马皴和折带皴,面皴就是大小斧劈皴)
四、小结(略)
1.体会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2.结合实图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3.领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五、作业(播放古典曲目《渔舟唱晚》)(略) 1.北宋山水画与南宋山水画的区别。
2.熟悉课本中山水画的代表作品,说出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