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春有格导学案

2022-05-24 来源:汇意旅游网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课时 青春有格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2.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二、自主预习

1.在行动之前, ;在行动之中, ;在行动之后,反思 与 。

2.“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 ,

的事情坚决不做。

3.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 和 ,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4.以 ,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三、合作探究

唐代诗人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时,带了两块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一天,他摆弄石块时幡然醒悟:如果到西湖游玩者都带有几块天竺石走,天竺山的秀美岂不要消失殆尽?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如同贪污,玷污了名声。于是写下自责诗:“三年为刺史,引冰复食蘖。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1)结合本课相关知识,从白居易带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后来幡然醒悟这件事告诉你什么?

(2)西湖小小的几块天竺山石引发了白居易的一番思考,并写下“此抵有千金,

无乃伤清白”的诗句。从白居易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四、随堂演练

1.中国古话说:人无耻,无自立。这句话是说( ) A.因为有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的生活 B.自尊心和羞耻心没有联系 C.人要没有任何廉耻心,才能自立 D.没有了羞耻心,就不能独立

2.能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理由是( ) A.换位思考 B.羞恶之心 C.行为规范 D.国家法律

3.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不良诱惑。对此,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是( )

A.可以尝试一下,发现有危害再戒除也不迟 B.只要把握好“度”,沾染不良诱惑并不可怕 C.学会决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D.对不良诱惑要因人而异,有的人可以沾染不良诱惑

4.最近小华很苦恼,原来他的同学小辉经常当面指出他的错误,他感到很丢面子。

对于小华的苦恼应该怎样认识( ) A.自己的错误应该由别人指出 B.“自行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C.别人当面指出自己的不足,这是伤自尊的事 D.小华的反映是自尊心强的表现

5.东汉时期,许衡与朋友出游,见路旁有梨,同伴纷纷摘梨止渴,皆曰:“乱世,梨无主。”许衡却不为所动,说道:“梨无主,我心有主。”摘一个梨,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而许衡却能压制心中的恶欲,这便是所谓“慎独”之人。下列对慎独理解正确的是( )

①慎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 ②慎独是一种表面现象,没有实用价值 ③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④慎独是先天就有的道德品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五、课后反思

【答案】 自主预习

1.审查愿望 监督调节 效果 影响 2.不做 违反法律 3.自省 慎独 4.修身为本 合作探究

(1)行己有耻;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2)“止于至善”

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随堂演练

1.A 2.B 3.C 4.B 5.B 6.D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1课时 青春飞扬

1.我们渴望拥有健美的身躯、充实的大脑,渴望自由、渴望飞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面对青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理想,规划青春路径,思考自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青春的探索不会停止。

3.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4.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长的足迹,印记着我们克服隋性、抵制诱惑、战胜自我的努力。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 5.激荡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

6.自信的人有什么表现?

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 7.自信有什么作用?

自信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8.自强有哪些重要内容?

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 9.如何做到自强?

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

第2课时 青春有格

1.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3. 我们的行为在证明并创造着我们自己。 4.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5. 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6.如何提高辨别“耻”能力? (1) 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 (2)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 (3)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7.如何理解“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8.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1)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2) “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9.如何理解“止于至善”?

(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10.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在生活中寻找 “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3)“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11.好的榜样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1)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2)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