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心得(禁毒防艾)

2023-07-08 来源:汇意旅游网


让生命之花健康绽放

——校园“禁毒、防艾”工作心得

普洱中学 施美仙

当今世界,毒品已经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吸毒、毒品犯罪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吸食毒品被视为国际性公害,目前全球至少有4800万人染上各种毒瘾,每年有10万人死于毒品。毒品流行之广、影响之大、危害之深,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种瘟疫。据联合国的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毒品交易额达5000亿美元以上,毒品蔓延的范围已扩展到五大洲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全世界吸食各种毒品的人数已高达2亿多,其中17~35周岁的青壮年占78%。 面对这些惊人的数据,不能不引起全国各地、各社区、各中小学的高度重视,我校也如此,本学期,学校以“世界艾滋病日”为契机,大力宣传“禁毒、防艾”的相关知识,力求让“禁毒、防艾”知识遍及校园每个角落,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我作为一名普洱中学的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我有义务、有责任做好“禁毒、防艾“知识的宣传工作,教育学生做到不吸烟,不喝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向学生宣传“禁毒、防艾”知识,为社会撑起一片美好的明天。

学校是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场所,学生年少轻狂,缺乏艾滋病预防知识,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禁毒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师生的禁毒、防艾意识及自觉抵制不良习气的能力,我校把“禁毒、防艾”工作视为重点,做到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措施到位,把禁毒、防艾教育纳入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体系,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一、多层面、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禁毒、防艾”关键在于预防,预防关键在于教育。青少年之所以成为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其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对毒品的认识,缺乏对毒品危害性的了解,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被居心不良者误导而走上不归路。

我校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切实做好超前预防工作,学校领导、共青团、少先队充分利用校会、广播、宣传栏,开展 “远离毒品”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演讲等形式宣传毒品的种类、性能、危害以及远离毒品的方法和知识。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及主题黑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禁毒教育有奖征文活动,参观禁毒教育图片展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禁毒宣传预防教育工作,从而让学生“识毒、明毒、拒毒”。我校对“毒品、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渠道多,氛围浓,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展,讲座中丰富的信息材料,时时提醒学生“毒品猛于虎”。

二、明确思路,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预防工作 。

青少年的身心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可塑性强,也容易受环境的不良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是说青少年本身具有很强的模仿力,也

有比较强的猎奇心理,时髦心理,还有自我炫耀的心理,这些都是青少年易误入歧途的弱点,所以,青少年对毒品的预防意识十分薄弱,是一个易感高发人群。已经染毒的青少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无知而引起的,如果说他事先就能知道毒品的严重危害性,那么他们染毒的可能性就会少得多。所以,青少年如果能了解到自己的身心特点,了解到自己的无知,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染毒的可能性。对于在校学生来说,14岁到18岁这一阶段是最易染毒的,而我校的学生大部分在13至18岁,更是危险的年龄。

我校“禁毒防艾”工作在认真分析学生、学生家庭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基础上,确定了以环境教育、德育教育为核心,以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龙头,以专题讲座、板报、图片宣传、多媒体资料、校园之声、常规管理相配合的工作思路,把预防毒品和艾滋病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从法制教育入手,增强学生的法制、法律知识,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学法,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形式多样,措施得力,真抓实干,成绩突出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禁毒、防艾”教育活动,增强学生拒毒的内在动力。开展“六个一”活动,具体有:

1、做好一次专题讲座。有校医务人员搜集资料,精心准备,通过多媒体形式,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毒品的危害。

2、上好一堂课。负责“禁毒、防艾”教育的教师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备课,分年

级或分班上课,让学生充分了解“毒品、艾滋病” 相关知识及危害。 3、参观一次图片展。我校组织全体师生参观了一次由当地派出所组织的禁毒图片展览。让学生记住并真正理解吸食毒品的后果和危害,真正懂得“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意义。

4、组织学生观看一次与预防毒品和艾滋病相关的专题片。通过了解真人真事,催人泪下的画面,发自肺腑的忏悔,冷漠凶残的罪犯„„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5、开好一次主题班会。各班要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禁毒、防艾”讨论会,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6、写好一篇有奖征文。学生每人完成一篇文章,学校推进到县教育局进行评比。 (二)将禁毒教育贯穿于常规教育,确保“禁毒、防艾”教育的持续性。

1、与课堂教育整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所侧重的禁毒教育活动,使中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的基本知识及禁毒政策与法律法规,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与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确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

2、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帮助少数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卫生老师结合“青春期专题讲座”等形式,分析吸毒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毒品预防宣传教育活动。从介绍“什么是毒品?”、“日益严重的毒品问题”、“吸毒的危害”等医学角度、生理学角度使学生们认识到与“吸毒、贩毒”这一触犯刑律的错误行为作斗争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义务和责任。

3、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整合。“毒品、艾滋病”预防教育是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因此,在行为规范教育中要加大教育的力度,并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是非观念和审美情趣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交友谨慎,不盲目猎奇,不涉足电脑网吧等未成年人禁入场所,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

4、与特殊学生的教育整合。特殊学生是学校关注的焦点。他们有的是因家庭、因学习、因品行、因心理等因素而变成特殊学生,他们也是社会不良分子侵害的目标,是我们重点教育和保护的对象。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学校的法制教育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从生活知识、生活规则、生活礼节这样一些初级生活准则的教育入手,来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的基础。这也是青少年自我防范的最重要的第一步。青少年吸毒犯罪,并非都是有意要藐视法律,而主要是缺乏生活准则的修养,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乎生活准则的判断。第二层次,是加强青少年生活准则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修养的教育。这是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关键,也是青少年自我防范的一道最直接的屏障。许多青少年在这方面的修养,大大低于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如果我们的学生不懂得和不遵守社会生活准则,没有和缺乏社会的公德修养,就会在客观行为上出现偏差。

五、强调毒品的危害程度。 (一) 损害健康、危及生命 。吸毒会破坏人体各系统的平衡,导致循环、消化、神经各系统的并发症;吸毒会引起中毒、感染艾滋病,使人极度虚脱而致死;吸毒成瘾而又得不到毒品的人常以自残方式缓解毒瘾。

(二)破坏家庭安定。人一旦染上毒瘾,性格会发生扭曲,许多吸毒者家产耗尽后会不择手段偷、抢、骗,甚至出卖肉体等,由此产生一系列家庭问题。

(三) 破坏社会风气和秩序 。吸毒者中不少人为钱铤而走险,通过各种途径贩毒吸毒,诱骗不知情者和意志不坚定者吸毒,这种犯罪行为会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严重的危害。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及时了解与掌握“禁毒、防艾”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同学们“禁毒、防艾”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禁毒、防艾”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远离毒品,关爱生命”,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像是一口警钟。“禁毒、防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人都来关心、支持预防毒品和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我校决心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多方配合,长抓不懈,真正体现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窗口的地位。让青少年学生了解禁毒知识,认清毒品的危害,能够自觉地远离毒品,,增强知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从而实现“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的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