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蒸汽灭菌器灭器效果监测与分析
2021-02-03
来源:汇意旅游网
垫兰 蔓 生箜 鲞 型 Lab Med Clin,2014,Vo1.11 Suppl I ・ 1O7・ 磷脂,其激活的血浆凝固的时间均小于45 s,变异系数(c 为 3.95 [4-53,经壳聚糖包囊固化处理后脑磷脂的溶血率不于 5%,存放1年后激活的血浆凝固时间延长了2~3 s,但所有数 [M].Humana Press: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013:111-119. 罗毅皓.牦牛脑磷脂的萃取及其表征EJ].现代食品科技, 2008,24(9):911-913. 值结果均在45s范围内,变异系数(c、,)仅为3.94 ,且批次间 存在较强的稳定性 。临床生化24项(BUN、CRE、uA、TP、 ALB、ALT、AST、AI P、r-GT、CFA、TB、DB、CK、CK—MB、 张利军,符健,林一文,等.凝血酶气雾剂研制一酶稳定性 问题分析EJ].广东药学,2001,11(5):17—19. 刘安军,马志明,朱振元,等.猪脑中磷脂的提取及鉴定分 析I-J].现代食品科技,2008,24(10):999—1001. 袁湘杰,王晓非,王丽红,等.凝血酶工艺优化和稳定性的 LDH、HBDH、CHO、TG、P、GLU、K、NA、CL、CA)检测结果证 明其适用于在采血管上临床应用和推广 。 参考文献 研究I-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961-962. 王金鹏,王建俊,顾腾振,等.猪脑磷脂制作活化部分凝血 活酶试剂的评论[J].山东医药,2005,45(23):56—57. 李平,任淑芬,张亿,等.凝血酶的固定化及其稳定性的研 究[J].中国生物药物杂志,2001,22(3):134—136. (收稿日期:2Ol3-12 27修回日期:2014—03—09) [1]Alessenko AV,Burlkova EB.Functional role of phospho— lipids in the nuclear events[J].Bioelectrochemistry,2002, 58(1):13-21. I-2]郁军,裘爱泳,刘元法,等.磷脂研究进展I-J].西部粮油科 技,2000,25(1):26—29. E33 Paul Monagle,et a1.Haemostasis Methods and Protocols ] ] ] ] ] ] .1临床研究・ 高压蒸汽灭菌器灭器效果监测与分析 吴正铜(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5471000) 【摘要】 目的 为了加强单位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管理,查找灭菌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保证灭器效果。方法 2011 ̄2012年对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化学和生物监测。结果 生物监测48次,合格率为95.83 ;化学监测192 次,合格率89.58 。结论 日常要用化学和生物监测方法对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器效果进行监控,确保灭菌 效果。 【关键词】蒸汽灭茵器; 灭菌; 高压 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4.25.0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455(2014)25—01O7一O2 消毒灭菌的工艺与方法很多,效果也是千差万别,高压蒸 min,备用。 1.2方法 汽灭菌器的灭菌效果可靠,易于掌握和控制,是目前公认为最 可靠的灭菌技术之一[1],因此压力蒸汽灭菌器常常是医疗单位 用于消毒灭菌最主要的设备。由于消毒灭菌时涉及物品种类 众多、包装不一、灭菌温度也不尽相同等因素,因此在人员操作 技能和仪器设备性能正常的前提下每次都能达到消毒灭菌效 果成为最关注的问题。为了控制好消毒灭菌过程的各个环节, 1.2.1检测方法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8年版) 中2.5.1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鉴定试验和5.17.2.1压力 蒸汽灭菌监测方法的要求,结合环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 室使用的1台立式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每月2次,化 学监测每星期2次。化学监测方法以化学指示卡片3片放人 使消毒灭菌达到理想的效果,2011~2012年对使用的1台立 式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化学和生物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 如下。 1材料与方法 物品中央或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不同部位,经1个灭菌周期后, 取出指示卡,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 件。生物监测以通气贮物盒内盛满中号试管,指示菌片放于中 心部位的两只灭菌试管内(试管口用灭菌的牛皮纸包封),将贮 物盒平放于压力蒸汽灭菌器中部,经过1个灭菌周期后,在无 1.1材料115℃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北京四环卫生 药械厂生产,其原理是利用热敏化学指示剂油墨受到压力蒸汽 热力作用,一定剂量(115℃20 min)后,将浅黄色热敏化学指 示剂变为均匀黑色来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效果指示。121℃压 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北京四环卫生药械厂生产,其原理是 利用热敏化学指示剂油墨受到压力蒸汽热力作用,一定剂量 (121℃20 rain)后,将浅黄色热敏化学指示剂变为均匀黑色来 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效果指示。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菌片由 嗜热脂肪杆菌(ATCC7953)芽孢和滤纸片组成。含菌量为每 片5.0×10 ~5.0X10 efu,抗力在(121.0土0.5)℃饱和蒸汽 作用下,存活时间大于或等于3.9 min,杀灭时间小于或等于 19 rain,D值1.3~1.9 rain。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115℃压力蒸汽灭菌3O 菌条件下,取出通气贮物盒内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 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过(564-1)℃培养48 h,观察培养基颜 色变化。检测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2 ]。 1.2.2结果判断化学监测法以所放置3张指示卡颜色均变 至规定的颜色,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的颜色则灭 菌不合格。生物监测法以每次试验阳性对照变黄,阴性对照颜 色不变,试验组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 都不变色,判定为灭菌合格;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溴甲酚紫蛋 白胨水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 2结 果 2011~2012年对实验室所使用的1台立式灭菌器进行化 学监测192次,合格172次,合格率为89.58 ;生物监测48 ・1O8・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年第l1卷增刊I Lab Med Ct|n! ! : 璺 次,合格46次,合格率为95.83 。见表1。 表1 2011 ̄2012年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统计表 3讨论 压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锅体容积的90 ,压力蒸汽 灭菌器所使用的水温度最好控制在15℃以下,并且要符合饮 用水的质量要求。 从监测结果来看,化学监测192次,合格率为89.58 ,生 物监测48次,合格率为95.83 ,远远未达到《消毒技术规范》 要求的灭菌水平1O 。生物监测的2次不合格原因都是因为 突然停电使灭菌时间不够引起的,化学监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是指示卡放置时与金属或玻璃表面接触而受潮引起的变色不 均和装载量过多,不同部位的指示卡变色不一致引起的,说明 3.4使用仪器过程的质量监控 严格做好压力蒸汽灭菌器使 用过程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尤其是使用中的化学监测和生物 监测。化学监测能反映出灭菌物品的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是 否达到所需要的条件,选择化学指示卡时,应选原卫生部批准 在应用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时仍需要加强管理,注重实效 监测,用化学监测来控制灭菌过程,用生物监测来判定灭菌效 果,确保灭菌质量。 的合格产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指示卡时应每锅在不同 位置放3张指示卡,而且指示卡应放在包裹的中央位置,不能 直接接触金属锅壁。否则被冷凝水浸湿而影响变色。生物监 测是用一种最难灭菌的活的芽孢来进行监测,以证明被灭菌的 物品是否达到无菌状态,实验最好设有阳性对照,阳性对照培 由于混合体的具体温度和压力,灭菌过程中的温度和时 间,灭菌器内的空气去除程度,水、水蒸汽干燥度、海拔高度等 因素会对高压蒸汽灭菌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加强 质量管理,重视监测,实施具体的防范措施,才能使灭菌器的灭 菌效果得到有效保证,建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质量控制。 3.1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 对操作仪器人员的管理要加强, 养为阳性(对照管变黄色),灭菌后的菌片培养为阴性(试验管 为紫色)时,则表明灭菌合格,否则应查找原因。 参考文献 操作人员在上岗前要接受相关技术操作的规范化培训,使其能 够对灭菌器的具体性能,易发生故障的一些原因及排除故障和 自行维修的一些简单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并对微生物的一些消 毒技术也有一定的了解,在灭菌操作时能进行化学和生物方面 的监测,要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1] 薛旭涛,宋根铎,王硕,等.疾控机构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监 测结果与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12): 2950—295l_ E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 3.2仪器设备的维护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 定,要定期邀请特种设备检验部门到单位对压力容器进行全面 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保证在检验周期内使用。 平时要重视对仪器的正常维护,如每周一次的清理过虑器阀 芯,检查逸汽阀和安全阀,并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和除去灭菌 器内的水垢和做好仪器内外壁的卫生,保证仪器性能在最佳 状态。 标准化管理委员会.WS/T367-2o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 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E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 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 价方法与标准EJ].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收稿日期:2013-1卜O9修回日期:2Ol4—02—12) 3.3规范使用设备灭菌物品的包装材料要选择透气性好的 材料,包装时不能包得过紧,装放不能过紧密或超载。下排气 ・临床研究・ X线数字断层融合成像在植入人工耳蜗定位中的应用 黄淑芳,曾德更(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 570311) 【摘要】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DTS)成像在植入人工耳蜗定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行 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均行x线数字断层融合检查,其中18例患者同时行DR摄片,另外18例同时行64排CT检查 进行对比。结果 36例患者经x线断层融合检查均清楚显示人工耳蜗位于耳蜗内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非 常 清晰显示其深度及其沿耳蜗旋转的圈数。结论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x线数字断层融合成像是诊断植入人工耳蜗定位准确、快捷、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