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本节课重点以使用by来阐述或表达做事的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我重点强调了如何用by说、写,用I go to school by bike导入,之后让学生讨论学习中的策略,对知识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要求用by+doing此短语说一句话即可,对知识接受能力较强的同学要求用by表达学习方法并能表达理由。这样做就是最大限度的为听力,阅读文章作为铺垫,紧接着就是词汇的训练,将其体现在用在句型,练在句型,帮助同学们明白意思并能掌握用法,而整个教学过程的检测体现于pairwork与groupwork之中。
1-2. 本节课,我改变了以往的讲课方式,在研究了教材的基础上,我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的上本节课。在本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显性的方法句(即由by引导的)和隐形的方法句(即没有by引导,但仍然呈现一种方法)结合本单元的话题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帮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解决英语学习中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1-3 针对日常教学重难点以及存在的疑难问题,老师要自己出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教师应多思考,多研究,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找出学生出错的根源,并把各种错误进行汇总,变换训练方式,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重要的是,老师要尊重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保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对难以启齿的学生采取鼓励的策略,尽管学生回答问题是被动的,但目的是解决由表达困难到释言的心理变更过程,是他们明白学习英语不能是只明白语法、句法,更重要的是要表打出来。
1-4 本节课重点是阅读训练,本堂课中,我将以往的我读学生翻的模式变成了先由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文章大意,然后再以游戏“逢三过”随机选出同学翻译文章意思,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可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更可以加强同学们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在学生难以理解句意的时候,对学生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种教授reading的方法相比而言还是比较有
效的。
1- 复习
本节课针对第一单元的内容,如重点单词句型、句型、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我采用请同学归纳总结的方式,学生对本单元中所出现的by+doing的结构形式掌握较好,本堂课所存在的问题是提问学生太多,以至于在时间上面掌控不够充分。
2-1. 本单元内容由于学生在导学案上提前预习过,顾本节课进行的比较顺利,学
生积极参加了口语活动,对于used to的用法有初步掌握,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渗透训练,通过让学生观察、总结,学生得出了与used to相关的知识点,例如否定形式,一般疑问句,反义疑问句等等,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本课所学,结合日常活动中的动词和短语,就图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扩展话题。
2-2. 跟第一课类似,由于学生提前进行了预习,课程进行的比较顺利。学生积极
参加了口语活动,对于used to 的用法有了初步掌握,在以后的教学中接着渗透训练。通过观察总结语法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总结、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仍要充分利用本课所学结合日常活动的动词和短语,就图片和文字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扩展话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进一步进行类似部分的对比,比如used to与 be used to,在学生进行大量练习的基础上巩固所学知识。
2-3.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掌握了used to的用法,本部分的重点应落在对
used to do 进行进一步运 用的层面上。学生发散思维,扩展话题。通过听录音,回答问题,了解、体会 并最终掌握句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随时掌握,检查学生讨论图片或
文字的情况以及句型、短语‘动词形式的运用是否正确。
2-4. 本部分的重点是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同时也注意查漏补缺,
通过合作练习进一步掌握本单元词汇以及重点句型的用法。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对周围生活的变化展开调查并写成作文,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与英语写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对细节的观察力。
2-5. 在教学设计中,要尽最大的可能考虑学生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要设法让
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所有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教师不能片面的追求所谓的“快乐,一味强调热闹课堂,气氛是动起来了,可是学生的思维却没有动起来,从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本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本节课的很多环节都是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在组内完成的。
3-1 过本课的讨论,学生充分运用了被动语态,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交流,
在运用中体会到了部分学英语的快乐,激发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热情。通过“任务型”的学习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创设情境,体验情感。使设定的教学目标的完成能水到渠成。例如,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事物深入了解的探究心理,逐步养成研究性学习意识。真正做到“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
3-2 这部分能联系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运用本课教学内容3a所学的知识,既可以
活跃学生的思维,考察学生平时对学习以及学校生活的看法,同时也能让学生动口说贴近生活的英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相比较而言,本课所存在的问题在于还有部分同学不敢积极回答问题,这也可能是因为长期疏于对他们学习英语
自信心的培养,以后要特别注意一点,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3-3 引导学生自我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更多的学生都可
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解决问题时应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发散学生思维。本节课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相比较高,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较高,可是在所交上来的作业中,所反馈出的学习质量却较低,对于这种情况,我也在学习的重难点上做了相应的调整,争取让今后的课堂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效率。
3-4 本节课是在让学生提前预习的前提下进行的,通过预习,学生已掌握了文章的
大致意思,再通过课堂的“逢三过”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细化文章大意,我只是对于其中较难以理解的一些问题进行的讲解,基本上本节课可以体现出“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本节课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解决文章大意方面花费的时间较多以至于后面练习的时间过少。
4-1本堂课,我一改往日的教学方法,没有采取让学生先前预习的方法,而是在课堂上直接导入,用if you are happy这个旧句型为切入点,进而由“如果你有1块钱-10块钱-100块钱-1000000元,你会怎么办?从而引发学生兴趣,顺理成章导入新课,进而讨论一些不可能实现或实现几率极低的事情,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主的感受、总结,得出了虚拟语气的基本结构及用法,从而对虚拟语气的用法有了初步的掌握,最后把if引导的虚拟条件句子与上学期已学过的if引导的真实条件句作比较,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事又使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升华到了更高一步的层次。
4-2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虚拟语气用法,本部分的重点应落在对虚拟语气进行进一步的运用,更加熟悉的层面上。因此本部分的重点是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联系,同时应注意查缺补漏,找出大部分学生对部分内容有困惑的地方,进一步
进行巩固复习。
4-3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掌握了虚拟语气的用法,本部分的重点应落在对虚拟语气的进一步运用的层面上,因此本部分的重点是通过练习习题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练习,找出大部分学生对本部分内容有困惑的地方,进一步进行复习巩固。
4-4 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序渐进,顺利进入话题。通过预习,学生已掌握了文章的大致意思,再通过课堂的“逢三过”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细化文章大意,我只是对于其中较难以理解的一些问题进行的讲解,基本上本节课可以体现出“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本节课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解决文章大意方面花费的时间较多以至于后面练习的时间过少。
6-1由于学生提前进行了预习,并且我在课中进行了相当一部分的较熟悉的歌曲的引入,因此课堂气氛相对较活跃,课程也进行的比较顺利,学生们积极参加了口语活动,对定语从句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接着进行渗透。通过观察总结语法现象,培养了学生观察、总结、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喜好,及多媒体,让学生们以重难点为目标进行讨论,最终掌握本课重点。
6-2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他们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开展合作学习,是课堂充满活力,使设计的每个任务产生实效,这是任务型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本节课开展小组竞赛,任务链为:游戏热身(巩固词汇),讨论(学习运用句型),表演(综合运用)等活动,逐步递进,从简到难,从谈论学生喜欢的CD,音乐人,到调查和自己有相同喜好的同学,都是来自现实生活的话题,极具真实性,为学生的综合表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教学深入,让学生参与过程的评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