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领略古诗的美,创设与古诗有关的心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创设与古诗有关的情境,促进理解的有效生成。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给予必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智力的开发中配以情趣盎然的情境体验。既有对古诗的感悟,也有感悟后的表达,这表达是基于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也是对生活的积极创造。 教学目标:
1、学会“绝”字,认识“鹂、行、鹭”等字,学会规范书写“绝、含、吴、岭”这几个字。
2、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3、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联系图文等方法理解诗意的能力,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画面。 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图背诵古诗文,课件出示与古诗有关的图片,学生背古诗。
2、简介作者: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写这首诗时已平定了安史之乱,人们又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杜甫回,到了四川成都定居下来,心情较好,看到的春景也格外美丽。
二、指导方法,自学古诗
1、诗中写了怎样的一幅幅美丽而快乐的春景图呢?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通诗句,读读诗,看看图,想想意思。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注意“鸣、鹂、鹭”与鸟有关的字的构字规律,弄清楚多音字“行”的不同读音情况,注意区别同音字“泊”、“伯”的不同意思及组词。
3、了解“绝句”:绝句 ,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有五字一句的是五言绝句,七字一句的是七言绝句,这首绝句是什么绝句呢? 3、精读古诗,注意读准停顿。 两个 黄鹂 鸣翠柳,一行 白鹭 上青天。 窗含 西岭 千秋雪,门泊 东吴 万里船。 4、明了诗意,体会情感,感情朗读 看图想诗: (1)、教师出示图片: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学生说出看到了什么?(黄鹂、翠柳)想到了什么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2)当你读到这句诗会想到什么景物?是近处还是远处的景物? (3)出示图片:蓝天、一群飞翔的白鹭,想诗句:“一行白鹭上青天”,相机理解“青天”的意思。你读懂了什么?作者心情怎样?(轻快、喜悦)读之,想象白鹭在天空越飞越远,然后配上动作作展翅状,眼睛注视天空,再读之。 读诗句用不同的目光注视远处、近 处的景物。 (4)同样的方法学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你又读懂了什么?相机出示“千秋”、“万里”,一指时间长,一指路途远。 先析“泊”,后析“含”字,“含”字,联系生活理解,你透过窗户看到竹子,就可以说( ),你透过窗户看到房子就可以说( ),析“含”为包含之意,诗人说“窗含西岭千秋雪”。小朋友,老师把刚才的画面集中在一起让我们来朗诵这首诗! 入境吟诗:
(1)读全首诗,伴着古代音乐配上动作,想象画面,想象诗人倚窗之状,你从“含”中还读懂了什么?
(2)如学生有疑则释疑:为何要写“东吴”?一是“东吴”与“西岭”相配,二是诗人有东吴的情结。 读诗想画:
出示诗句PPT:(1)这是一幅多么和平安宁的画面呀,读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请同学说“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现在东吴来的船也停泊在诗人门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介绍诗人写诗的地点离东吴遥远,从而体会“万里船”的意思,老师为这幅画镶上边,画上挂线,这是一幅多么和平、安宁的画面呀!
三、品味诗美,相机课外延升 1、游戏:接对子
规则:数量词对数量词、颜色词对颜色词、动词对动词。 鸣对( ),门对( ),两个对( )。 黄对( ),泊对( ),翠柳对( )。 遥望千秋雪, 门停( )。 2、看图填诗
出示图片PPT:花丛中蝴蝶飞舞,鸽子飞上天 ,学生填诗句:几只(蝴蝶)舞(花丛),一群(鸽子)上(青天)。
3、相机引出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的诗句及图画,学生边读边理解诗的美。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观察生字的特点。
2、注意生字偏旁,笔画的穿插,偏旁的大小搭配,师范写生字学生跟写。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绝 句
黄鹂 翠柳 近 白鹭 青天
雪 远 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