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发文·社会反响·转载精选(六篇)——浅析《财经》杂志调查
2021-02-21
来源:汇意旅游网
今传媒2015年第3期 学术文摘 本刊发文・社会反响・转载精选(六篇) 主持人:思 涵,艾 涓,东方绪 学术文摘 以“学术推介、成果利用、价值提升”为宗旨,旨在开展作者学术 成果发表后的推广、促进学术成果转化、提高学术价值、扩大学术交流,更好地促进 作者学术水平提升及学术创新。本刊重视作品发布后的社会反响,采用学术成果社会 反响量化管理,重在为作者参与学术科研成果评价提供资料依据,进一步推进作者职 称评定、评优晋级、荣誉称号的认定,促进成果立项、科研奖励等工作的完成。本刊 作者文章被转载、收录、弓)用、索引、摘编、立项、评述、采用、批示等(须附采用 单位证明),均可作为本刊学术成果社会反响量化标准。 人民网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人民日报 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 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中文和多语种新闻网站之一。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 兵,以“权威、实力、源自人民”为理念,以“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为宗旨,报道 全球,传播中国,是了解国内外传媒动态主要的网站之一。本期栏目从人民网转载 今 传媒 2014年第1期的文章中精选6篇优秀论文,进一步促进作者科研能力提升, 扩大学术影响力,以供读者品鉴。 转载文章精选如下: 《浅析<财经>杂志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因素 (作者:俞运宏,商建辉) 论苏联公开性改革中的报刊失控及影响 (作者:朱立芳) 大学生微博使用行为、动机与孤独感关系 (作者:黄文森,江宇) 《试论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弱势群体的报道和支持 ——以大众传媒对农民工的报道为例 (作者:桂渝芳) 中国科技期刊在互联网时期的发展转变 (作者:国荣,赵丽莹,黄开颜) 浅谈我国高速公路广告的现状和社会责任 (作者:赵向东) 161 今传媒2015年第3期 学术文摘 生的,编辑部鼓励年轻记者走专业化路 线,做专家型记者。 四、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 逻辑严密的推论让他们无可辩驳。《财 其次,《财经》编辑部在人才培养上 既注重内部的沟通交流学习又有大规模 的本土化实践 经》人学会了不用感性的语言或非正式 的语言去言说,学会了不给被批评者留 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思 下任何把柄。的培训计划。能进《财经》和能在《财 想是西方新闻界奉行的严肃新闻理念,第三,努力提升杂志的内容质量, 经》工作一段时间的记者一般都有一定 它既是西方重要的新闻思想,又是西方 以优质的报道内容来提升自身的品牌和 积累,在这个工作环境里互相交流对彼 新闻业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职业规 影响力,再以此来吸引广告商。等实力 此的成长很有益处;编辑部在经济、政 范,并由此发展出一套专业的操作理念 强大后,杂志即使因为一两篇报道得罪 了某些大广告客户,也不会影响太多的 和技巧L2J。 要求记者如果没有经济、法律方面的学 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是舶来品,《财 经济收益,相反,时过境迁后,这些客 科背景就要边工作边充电,以保证在采 经》人做到了在中国的媒体环境中既吸 户还会回头来找《财经》合作;同理, 治、国际知识等多方面展开长期培训, 访写作中不能犯常识性错误。针对团队 收和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理想又将其与本 中每个人的“短板”和弱项,编辑部也提 土特色成功地结合。他们不是“碎片化” 出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地截取新闻专业主义思想,而是比较完 总之,《财经》内部的管理制度既有 整地将这西方严肃新闻思想之树“移植” 人性化的尺度去度量,又能提供足够的 在中国本土并且“嫁接”成活。《财经》的 空间让新人去成长。 首任主编胡舒立和旧团队成员们在办刊 三、具体的采编业务原则 过程中将这个理念和中国本土的实际情 况有机结合起来,在新闻政策允许的底 首先,《财经》编辑部在采编和经营 线和公众知情权之间找到了平衡点。“短 之问建立了一道“防火墙”,即采编内容 期内不可能改变的事情就不必用力太 事先不让经营部门知道,以防止经营部 多,否则就是太猛。中国很多事情就坏 门干扰采编部门的正常运转。 在盲动上。_3 J,’这种理念在后续的《财经》 其次,《财经》杂志社一方面保证记 团队中也得到了认同和继承。 者出行时有充足的车马费,另一方面对 《财经》人自己这样阐释他们对新 记者有严格的制约,记者面临私自拿“红 闻专业主义的理解和操作(研究者对《财 包”的高昂成本(以牺牲自己在单位的发 经》新旧采编团队的成员都进行过单独 展为代价)。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有偿 访谈,几乎访谈过的每个人都会提到以 新闻”的发生。 下内容,可见这些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 第三,《财经》深度报道尽可能地保 解是他们的共识): 持报道的中立与平衡,不是采用孤立单 第一,当《财经》遇到可能有政治 一的报道角度,而是努力挖掘这个事件、 风险的题材时,编辑部先估算他们能将 现象或问题潜在的经济、政治、法律、 调研和报道进行到何种程度,在禁忌的 社会等深层意义,这样的报道方式避免 边界如何寻找到合适的、能够打擦边球 了简单武断地做出判断,报道中尽量从 的角度,久而久之,编辑们练就了一套 体制层面分析一个好的设想为何无法变 对报道敏感问题的特殊“估算本领”(这 为现实,并尝试对一个非常糟糕的事件 是一种特殊的直觉),这使他们可以尽量 或局面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这种报 把风险降到最低,能从安全的角度报道 道方法使《财经》人能够最大限度地保 事实真相。 护自己、避免纠纷(现在媒体的新闻舆 第二,在办刊内容上,编辑部学习 论监督工作面临的难度很大,记者在舆 《纽约时报》的做法——明确地把新闻 论监督报道过程中由于不具有报道技巧 和评论分开。《财经》调查性报道注重在 又缺乏相关法律的保护,很容易惹上新 占有大量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分 闻官司,使自己和所在媒体处于非常被 析,进而推导出可能的结果,尽可能还 动的局面。如果借鉴《财经》深度报道 原事件的原貌、揭示事件的真相。这样 的这种做法,各种媒体新闻工作者以及 做,即使被揭露的当事者或机构看到报 媒体本身就能够比较有效地保护自己)。 道也无话可说,因为举证的大量事实和 当杂志的品牌和影响力提升后,即使有 些报道会让某些职能部门很恼火,但经 过一段时间冷却后,这些部门还会充当 《财经》杂志的消息来源,因为《财经》 是一个很好的信息发布渠道和沟通平 台。因而,《财经》能在最大程度上做到 客观独立。 五、结语 《财经》是一份注重调查“揭黑”性 深度报道的新闻期刊,从1998年创刊至 今享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力。其调查报道 生产的成功可以归结为媒介内部的管理 制度、具体的采编业务原则、对新闻专 业主义理念的本土化实践三个方面因 素。本文对《财经》杂志调查性报道生 产的成功因素进行分析,意在为其他媒 体生产深度报道(尤其是调查性报道) 探寻可资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罗昌平谈实名举报刘铁男始末否认 “奉旨爆料”[EB/OL].http://Ⅵnvw.360d oc.com/content/1 3/0808/1 8/248958230 5664600.shtml,2013—08—08 [2]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时代》周刊的老 板卢斯委托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R obertM.Hutchins)考察美国新闻业的新 闻自由状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哈 钦斯为首的出版自由委员会出版了 《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报业》一书,书中 提倡媒介的社会责任、号召媒介专业 化。这是学术界首次提出新闻专业主 义思想. [3]林北方.胡舒立和新闻专业主义[J].南 方人物周刊,2008(7).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