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唐代茶税、茶商对茶文化的影响

2022-05-09 来源:汇意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唐代茶税、茶商对茶文化的影响

作者:解若男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6年第19期

摘 要: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她的兴盛,究其原因,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历史的偶然性。中唐,饮茶习俗传播,记载茶的诗文愈加多了起来,反映出中唐时期,茶的生产、销售、使用已经步入繁盛。 关键词:唐代;茶文化;茶税;茶商

茶文化源远流长,如若从神农识茶算起,已有四五千年历史,如若从陆羽撰经算起,亦有一千多个春秋了。唐代,茶从一个医用、祭用的一般事物,一跃成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普及型饮品,同时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正式形成。可见,茶在唐代发展颇为繁盛。

本文仅对唐代赋税对茶文化的影响、茶文化对唐经济影响、唐茶的对外交流做一浅谈。 一、唐代的茶与茶文化 1.茶史、唐茶的发展经历

茶之由来,上启三皇。据《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茗,苦荼。味甘,微寒。苦荼,一名荼,一名选,一名冬游。”这里的荼就是茶,在唐以前,茶皆做“荼”字,《说文解字》有云:“荼,苦茶也。”而中国的古书中,最早有明确提到茶的是《诗经》,《诗经·邶风·谷风》中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礼记》中有关于“掌荼”、“聚荼”的记载,可见此时,茶最少已用于祭祀。

《三国志·吴书·韦矅传》记载孙皓宴群臣之时“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韦曜不善酒,孙皓“或密赐荼荈以当酒”。这是最早的有记载的茶饮,也许也是最早的“以茶代酒”的事情,但也能看出,汉末,茶已作为饮品食用了。

唐代初期,茶和前期一样,是作为药用或祭用而流传,虽已当饮品,但依旧不是十分流传。这一点,可以从初唐文献关于茶诗、茶文、茶事的数量上看出来。到了中唐,随着饮茶习俗的传播,记载茶的诗文愈加多了起来,反映出中唐时期,茶的生产、销售、使用已经步入繁盛。

2.唐茶的做法、饮法与茶器

现存与西安博物院的一件唐代石碾,向我们展示了唐代茶饮与如今的不同。今人饮茶为泡饮,整片叶子放入茶具内,温泡出醇香,便可品茗,此为承袭宋风。而唐代的茶,则是在石碾的碾压下,做末状,而后煮沸啜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能碾压的茶自然不是叶片状,所以唐代的茶是压缩成茶饼的。中国至今没有出土茶饼,日本正仓院却有8世纪流传下来的,与《茶经》中描述的茶饼外形一致的药饼。它约重200余克,十几个掌大的饼用绳从饼心串联,是为一串,可想象,唐代的茶饼应与此相似。《新唐书·陆贽传》记载贽友送千金于贽母“贽不纳,只受茶一串。”这里的串如果是计量单位的话,那么串茶,自然是茶饼相连了。

《茶经》将制茶工序列为七步:采、蒸、捣、拍、焙、穿、封。捣就是将茶叶捣成泥状,拍就是将茶泥拍成饼状,等到烘焙干了以后,穿串封存。也就是《茶经》所说“若火干者,以气熟止;日干者,以柔止”。

吃茶之时,取下一块,精心煮沸,而后享受茶之韵味。煮茶是一件非常优美的事情,《茶经·茶之煮》记载:“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又说“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也就是说,茶一般煮三沸,最美味的是头沸的前三碗,其次是二沸的前五碗。三沸之后,就失茶味,真正美味,谓之“啜苦咽甘”。

要喝好茶,光会制茶、煮茶还不行,更重要的是会饮。饮茶着重饮器,《茶经》中讲了唐代茶饮的一些器具。籯、甑、芘莉、风炉、筥、炭檛、火筴、鍑、交床、纸囊、碾等等,这些器物用于盛茶焙茶以及组成炭炉煮茶。 二、唐茶对唐经济的影响 1.唐茶与茶税

一旦一个物品独立收税,说明这个物品在社会生活中的需求是非常巨大了。初唐时,饮茶之风刚刚兴起,茶税是不存在的。茶税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是《旧唐书·德宗本纪》: 建中三年......判度支赵赞上言,请为两都、江陵、成都、扬、汴、苏、洪等州署常平轻重本钱......收贮斛斗匹段丝麻,侯贵则下价出卖,贱则加估收籴,权轻重以利民。从之。赞乃于诸道津要置吏税商货,每贯税二十文,竹木茶漆皆什一税一,以充常平之本。

贞元九年春正月......癸卯,初税茶,岁得钱四十万贯,从盐铁使张滂所奏。茶之有税,自此始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繁华如长安、洛阳、扬益等地皆有茶商行走,可以说明,这时茶叶的贸易往来已经逐渐成熟了。自此以后,茶税便成为一个独立的税种,频繁出现在史书上。 《新唐书·食货志》对茶税的记录繁多,我们列举一些: 天灾流行,四方代有。税茶钱积户部者,宜计诸道户口均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宣宗既复河、湟,天下两税、榷酒茶盐钱。

宣宗即位,茶、盐之法益密,粜盐少、私盗多者,谪观察、判官,不计十犯。 德宗纳户部侍郎赵赞议,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以为常平本钱。

穆宗即位......乃增天下茶税,率百钱增五十......王涯判二使,置榷茶使,徙民茶树于官场,焚其旧积者,天下大怨。令狐楚代为盐铁使兼榷茶使,复令纳榷,加价而已。李石为相,以茶税皆归盐铁,复贞元之制。

武宗即位,盐铁转运使崔珙又增江淮茶税......诸道置邸以收税,谓之“搨地钱”......诸道盐铁使于悰每斤增税钱五,谓之“剩茶钱”,自是斤两复旧。

我们注意到,收缴茶税的官员多为盐铁使,这说明,茶在中晚唐已经与盐、铁一样,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虽然不贵重,但是却可以产生巨大赋税。

唐代的茶税从轻役至重负,原因是茶叶的产量越来越多,百姓的需求越来越大,茶逐渐成为了生活必需品,它所产生的赋税也是十分巨大的。贞元九年茶税达到四十万贯,大中六年达到八十万贯。这些钱成为支撑国库开支、军费开支的一项大型收入,以至于穆宗至武宗之时,高额茶税、“剩茶钱”使茶农苦不堪言。 2.唐茶商对茶发展的影响

白居易《琵琶吟》中有云:“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首诗表现了弃妇之哀怨,但也侧面描写了当时茶商往来各地的史实。商人贩茶,有利可图,所以才往来天下。 《茶经·茶之出》有云:“山南以峡州上...淮南以光州上...浙西以湖州上...剑南以彭州上”。陆羽将天下好茶排了名次,但好茶均出自南方,那么关中之人如何宴饮?这就需要茶商运茶天下了。他们南茶北运,南风北移,成为茶文化发展的媒介,使得茶叶逐渐风靡北方,客观上将茶推行全国,为茶文化的发展做了贡献。 三、唐代茶文化的对外交流 1.唐茶与新罗的交流

唐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长安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所以万国来朝,交流不断,这其中尤以新罗和日本为盛。

新罗学者崔致远,懿宗九年来华,僖宗四年返回新罗,期间在长安中过进士,做过高官。他对茶的喜好也是有史可依的,《全唐文》记载了他的一篇《谢新茶状》,中言“始兴采撷之功,方就精华之味”,可见,他也是茶中圣手。这些遣唐使归新罗后,也将茶籽和饮茶之风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回新罗。韩国史书《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兴德王三年》载:“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种子来,王使命植于地理山。茶自善德王有之,至于此盛焉。前于新罗第二十七代善德女王时,已有茶。唯此时方得盛行。”

中韩茶交流得来已久,足以成为两国交流的见证。 2.唐茶与日本的交流

日本遣唐使是使日本崛起的功臣,他们往返于中日,将中国作为老师,希望把日本改造成同中国一样的礼乐之邦,这时他们也将茶文化带回了日本。

日本饮茶之风无需史料,现代的日本早已超越了中国,将茶文化发展至人们心中。日本的茶道之精,让中国也羞愧汗颜。

最初将茶饮带入日本的是留学僧,代表人物是最澄和尚。他在遣唐期间,常与天台宗的高僧品茗论禅。天台山盛产茶,所以可以想象,最澄在唐期间一定接触过茶事。唐顺宗元年,最澄返日,带回了诸多佛经,同时还带去了天台茶籽。他将茶籽种在日本日吉神社,结束了日本列岛出茶的历史。嵯峨天皇受最澄影响,极力推崇茶事,兴办茶会,形成了“弘仁茶风”。 茶在日本是非常稀缺的物品,所以她成为了贵族的专享品。以至于茶在日本的地位极高,饮茶起点比中国高,所以才形成了日本人在做茶道时,高雅庄重,成为艺术。 四、唐代茶文化兴盛的原因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她的兴盛,,究其原因,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历史的偶然性。

必然性在于大唐盛世提供了茶文化滋生繁衍的肥沃土壤,海纳百川的思想包容性为茶的发展兴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唐代经济的发达为茶叶的贩卖提供了商业基础。偶然性在于,唐代由于粮食减产,所以政府颁布了禁酒令,使得茶趁这一息之际而传至民间。

综其所究,茶以其醉人的芬芳、沁脾的甜美、悠长的韵味,为世人所接纳。以茶韵、茶道、茶饮为代表的茶文化,亦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中华文化之林,用她的高雅清香,甘甜怡人,陶冶着我们的心性。 参考文献:

[1]刘昫(后晋).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2]欧阳修(北宋)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陆羽(唐).茶经.中国工人出版社,1975. [4]龚建华.中国茶典.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5]滕军.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解若男(1991-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