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2022-11-06 来源:汇意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作者:王志秀

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04期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本文意在剖析语文教学在朗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自己平时语文在教学中针对朗读教学所做的一些尝试和努力,略谈朗读教学上的一些策略和思考。 关键词:朗读教学;小学语文;意义

“你有多久没朗读了?”董卿一句提问,带出“一个人一段文”的情感故事,综艺节目《朗读者》这个节目,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多彩,原来有这么多人在无私奉献着自己的生命与力量。谢谢这个节目让我感悟到了很多可贵的东西。同时我也在反思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全日制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和默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读”乃学习语文之根本。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

那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哪些重要意义呢? 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而且朗读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朗读时,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词语、文字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朗诵时声情并茂,恰当地掌握语速的缓急和语气的轻重,则会将学生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感素质。

教《在大海中永生》一课,在范读课文时,注意把握总的情调,掌握好基本感情色彩,以真挚、深沉、压抑的基调,以轻而缓的语气,将学生带入那无限哀思的情境中。如第一段:“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哀悼之情。这句话中的“低低地”“缓缓地”两个词读重音,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邓爷爷的崇敬、爱戴之中。这样引导学生在画线的地方作较长停顿及感情基调的适当处理,表达情深、真切之感。

二、朗读使学生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初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小学生模仿性强,从练习正确发音开始逐步做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有些学生的口语中仍带有很浓的方音,强化朗读训练时,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用大量时间进行音节拼读、字词朗读。因为拼音的规范可以促进读音的准确,从而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标准的普通话。天长日久学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朗读有助于创设情景,帮助写作

通过反复朗读文章精华所在,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学生会对文章产生丰富的想象,会很快进入到字里行间所创设的情景中去。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启发学生的想象,再造意境,这样对课文的理解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学习一些具有美好意境的文章时,在一个同学范读的前提下,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一下文中所描述的意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说明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笔者以为,要完成从读到写的过渡,模仿不失为一条捷径。而要走出模仿,走出自己的写作路子,精读、朗读乃是不可或缺的前提。精读细赏过的文章烂熟于心,会转化成人的语言背景,一旦有相似的情景,它就会渗透出来,迁移到诱发物上去,利用现成的形式表达新的内容。

四、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习文章,只靠教师空洞的说教和苍白的讲解是难以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学生对文章反复朗读后深刻理解文章中字、词的意思及句子所表达的含义,还要使语言文字情绪化,才能使蕴含于课文中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浮出于文字表面。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才能读出其中的韵味,领悟深层含义。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通过让学生齐声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领读、默读、朗诵等多种形式,一边读一边思考,将读与思结合,从而品析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 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指出,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充分熟悉那些感性元素后,才可能调动脑中已有的语言背景和经验,进入对文章的深层的、整体的把握。因此,教师必须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朗读上。学生反复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背景经验,激发出思考的热情,从而获得深刻的语言洞察力和透视力。

五、朗读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爱国教育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师可让学生对诗词反复朗诵,从中品味诗词的语言美,领略诗词的节奏美,欣赏诗词的韵律美,感受作者的情感美,体会诗词的意境美,从而领略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比如我在讲解古诗《望天门山》时,在介绍了古诗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背景之后,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到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一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三分文章七分读”不难看出古人对读的重视。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传授知识、促进智力发展、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新课改中,提高朗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朗读素养的尝试仅是开始。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点”,提高学生朗读质量,让学生从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