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二语习得中的标记性——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

2021-06-07 来源:汇意旅游网
第l2卷第2期 2010年3月 石家庄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Vo1.12,No.2 Mar.2010 论二语习得中的标记性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 霍雅楠,陈海君 (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原形范畴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即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会通过原型 去认识事物。并且根据原型划分出事物的范畴,这也同样适用于初学者学习目标语的过程。初学者 在习得二语时会把一些语言形式归为一个范畴,并且在这个范畴中,会受原型形式的影响去理解 范畴中的非中心成员,即初学者会很容易学会无标记性的语言形式,而很难习得有标记性的语言 形式。 关键词:标记性;原型;范畴;原型范畴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一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72(2010)02—0082—03 的语言特征为无标记性的:复杂多变的、对初学者来 说不易接受的语言特征是有标记性的。标记性会成 、标记性概述 标记性一词最早是由20世纪30年代布拉格 学派中的结构单位学家Nicolais Trubetzkoy和Ro— mall Jacobson等人提出来的。众所周知音位是有 区别性特征的,比如[t】和[d]就可以用[_voiced]和[+ voiced]来区分.这就是结构单位学家所认为的标记 性。即前者是有标记的(marked),后者是无标记的 为影响初学者学习第二语言的因素之一。Eckman提 出了标记性区分假设(也称标记性理论),该假设指 出,如果在学习者的目标语和母语中一些语言形式 有不同的体现,并且目标语的形式比母语的形式更 具有标记性.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目标语中的这些 语言形式就比较难以习得。而且目标形式的有标记 (unmarked)。[1l例如:母语为汉语的初学者会比较容 易学会fd】的发音,而在学[tlH ̄,会受汉语的影响发 成[ta]的音。 在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中,语法规则被分 为核心和边缘两种。核心语法规则指的是固定的、 普遍的语法规则,如基本的语序。边缘语法规则不 程度跟其所引起的学习难度是相一致的。 :例如, 在法语的语言现象中,句子语序大部分情况下是 主一谓一宾的语序,只有在人称代词当直接或间接 宾语时才会出现主一宾~谓的语序,那么当母语是 法语的初学者学习日语时.Et语中的主一宾一谓现 象对于初学者来说就是有标记性的了。可是又因为 法语中也有这种现象。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也不是 非常难;但是如果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初学者来说,可 能相对来说就不好习得了。 受普遍规则的约束,它们具有独特性。边缘语法是 有标记的。核心语法有可能是有标记的,也可能是无 标记的 [21“ 语言类型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有些语言特征普 遍存在于大多数人类语言中,即语言的共性是无标 记的,而有些语言特征则是某种语言所特有的,即语 言个性是有标记的。 二语习得研究中有关标记性的描述很多 综合 二、原型范畴理论概述 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会在潜意识里把事 物归类,这种归类的能力其实就是范畴化能力,所归 纳出来的类就是一个范畴。比如人们会把沙发、餐 桌、凳子、床、衣柜等归为家具。再比如,在早饭这个 起来就是:最容易习得的、最具有普遍性的、最基本 收稿日期:2009—11-10 基金项目:延安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YZS09—27) 作者简介:霍雅楠(1985一),女,河北石家庄人,硕:}:研究生.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 第2期 霍雅楠,陈海君:论二语习得中的标记性 范畴里中国人马上想到的可能会是米粥、豆浆、油条 之类,而美国人可能就是牛奶、面包、汉堡包之类。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于相同范畴又有不同的文 化反映,这些都是建立在人们认识事物的体验基础 之上的。因此,范畴就成为人们在体验的基础上对 事物在自身思维上的一种概括反映,这种反映通常 把事物的属性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完形的概念, 并且跟人们划分事物的能力密切相关。因此.范畴 是认知主体对外界事物属性所作的主观概括.是以 主客观互动为基础对事体所作的归类。 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提出的“家族相似性 原理”说明了范畴边界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一 个家族中的成员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只 不过彼此的相似程度不太一样,儿子的眼睛长得像 妈妈,脸形、眉毛像爸爸,耳朵像祖父,鼻子像外祖父 等。成员彼此问有差异,但总是有些相似之处,一个 成员不可能具有全部成员的长相特征,即使成员之 间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家族相似性。维特根斯坦把 范畴比做一个家族,范畴中的成员彼此之间是相似 的,但不是相同的。正是这些相似之处才使得此范 畴跟其他范畴区别开来。人类也正是用这种相似性 才把事物范畴化,进而进行概括总结的。在家族中, 某个成员的长相具有大部分家族成员的长相特征, 那么这个成员就是这个家族中的中心成员,整个家 族中的成员都会跟他相比较,他也就成了认识这个 家族的参照成员,这个参照成员就是这个家族(范 畴)中的原型。比如,问“麻雀是不是鸟”,被问者会马 上回答“是”,而问“鸵鸟不是鸟”,被问者可能要花些 时间去思考。原因在于人们在识别范畴(鸟)中的原 型样本时,心智处理最容易、费时最短。而麻雀可以 做为“鸟”这个范畴的中心成员,即原型,鸵鸟则为边 缘成员。 维特根斯坦认为,当人们掌握了原型后,就可以 此为出发点,根据家族相似性的原则类推到其他实 例中.从而可了解到范畴的全部所指,因此一个范畴 就是围绕原型这一参照点建立起来的。 三、原型范畴视角下的标记性 初学者在习得二语时会把一些语言形式归为一 个范畴,并且在这个范畴中,会受原型形式的影响去 理解范畴中的非中心成员,即初学者会很容易学会 无标记性的语言形式,而很难习得有标记性的语言 ①文中所有前面带 的句子都表示此句为学生的错误用法。 形式。例如,在汉语中没有屈折词辍变化,汉语里会 说“他每天六点起床”,而不是“起床s”,而英语里就 得说“He gets up at six every day”,受原型形式 影响英语初学者会把这个句子写成“*q ̄He get Up at six every day”. 英语中主谓宾简单句里的宾语形式有多种,名 词、代词、动名词、不定式、还有名词性从句,对于母 语为汉语的初学者来说,目标语英语中的动名词、不 定式形式的宾语是比较特殊的,是有标记性的,在初 学者宾语形式的范畴里,它们属于边缘成分。如.在 汉语主谓宾的简单句里,宾语的形式就是一个词的 原形。如以下两句话:(1)我喜欢香蕉;(2)我喜欢跳 舞。这里的“香蕉”、“跳舞”都是宾语,都是词的原形。 这种原形的宾语形式让英语初学者形成了一种思维 定式,也成了习得英语主谓宾句子的初步原型。英语 初学者会把以上两个句子写成:(3)I like banana. (4) I like dance.对于初学者来说,句(1)的正确翻 译“I like banana”很容易习得,因为宾语是词的原 形,跟汉语是一样的,跟汉语的句子是一一对应的, 而句(2)的正确形式“I like dancing”可能就不容易 习得。初学者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在词的后面加一ins, 而不是原形。所以句(2)的英语形式对母语为汉语 的初学者来说就是有标记性的。 以上是语际间(目标语和母语间)的标记现象, 下面进一步分析语言内(目标语内)的标记现象。 英语初学者习得名词复数先于习得第三人称单 数,而两者在形式上,都以“s”或“es”结尾,很相像, 这很容易让初学者把两类东西划分为一个范畴,并 且这个范畴的原型是名词复数形式,即当英语初学 者看到以“S”或“eS”结尾的单词时,首先反映出来的 是名词复数。这成为这个范畴中无标记性的类型。 所以初学者会犯这样的错误,即不能正确区分出动 词的单复数。他们会把“has”当做“have”的复数而非 单数形式。又如,英语中名词的典型用法是可以做 主语、宾语.可以被定语修饰,可动名词不仅可以担 任句子的主、宾成份,并且它还有动词的特征,即动 名词后还可以接名词,做它的逻辑宾语。在名词这 个范畴中,动名词就属于有标记性的语言形式,且处 于范畴中的边缘位置。 以上是从词的层次展开论述的,下面从语法的 层次分析标记性问题。 一般现在时的原型用法有:表示经常性或习惯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0年3月 性的动作;表示客观真理、客观存在、科学事实;表示 格言或警句。可是它在时间和条件状语从句中,却 可以用来表示要发生在将来的动作,即一般现在时 用来表示将来时.这个用法在一般现在时的用法范 畴中就具有很明显的特殊性,即标记性。初学者完 子单独拿出来考学生的话,学生会很容易选择 them,这是因为受句(6)这个句子原型影响的原因, 并且定语从句的句式结构语法跟汉语相差很大,所 以这类句子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就相当有标记性 了。同样,英语初学者会把旬(8)的答案选成is,还会 全可能会受一般将来时原型用法(一般将来时表示 把句(8)跟句(6)混淆。即使初学者完全习得并掌握 这三个句子后。他们潜意识里还是会把后两个句子 跟第一个句子相对比.句(6)是他们接受这个句子的 核心参照句。 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将要存在的状态,常与表示将来 的时间状语连用)的影响,把时间、条件状语从句中 的表示将来动作的语言形式,用成一般将来时的语 言形式。例如:(5) If he will come tomorrow,1 will tell him the truth. 四、结束语 分析上述内容可以发现,语言中的无标记语言 形式约等于它相应范畴中的原型,即原型样本约等 相类似的用法还有:第一,一般过去式形式表达 委婉的用法:第二。现在进行时形式表示一般将来时 的用法 再看下面例子:(6)She has two brothers。and one of them is a doctor.(7)She has two brothers, one of whom is a doctor.(8)She has two brothers, 于无标记样本,非原型样本(边缘样本)约等于有标 记样本。维特根斯坦的“家族”中,中心成员跟其他成 员并没有一个很明显的分界线.也就是说原型样本 跟非原型样本中间根本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或者说 这个分界线很模糊。这也是Eckman所认为的标记 性问题的模糊性 原型范畴理论的模糊性也就决定 one of them being a doctor.单从形式看,以上三句 相互之间都有些重叠.可是从句法上看.这三个句子 是三种完全不同的句子。句(6)是and连接两个简 单句形成的并列句,句(7)是主从复合句,前半部分 了标记性的模糊性。所以说一种语言形式到底是有 标记性还是无标记性.是原型成员还是非原型成员 是主句,后半部分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句(8)是一 个简单句,不过后半部分是独立主格结构。英语初 学者最先学会的是句(6)的表达方法,这是最简单、 不是绝对的,这是由初学者的现实生活体验而定的。 从模糊范畴理论的角度看。语言范畴是模糊范畴。有 标记成分和无标记成分的界线是模糊的:从原型理 论的角度看,无标记的成分是语言范畴中的原型成 员,有标记成分是语言范畴中的非原型成员.语言的 标记性是认知上的原型效应在语言中的体现。【,] 2004. 并且很符合中式表达法的句子,所以说起来写起来 几乎都不会出什么错,可当习得句(7)时就不是这样 简单了,从形式上看,两句只差一个and,把这个句 参考文献: 【l】程杰.认知角度下的语言标记性[J]_美中外语,2004,(1): 69-74. [3]t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黄冰.第二语言习得入门fMlJ.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On Markednes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or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otype HUO Ya—nan,CHEN Hai-j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Yan’an University,Yan’an,Shannxi 716000,China) 苏 肖) Abstract:This thesis anyalyzes the markedness in terms of Prototype Theory,which discloses the human’S way of perceiving the world.It is through the prototype that human beings get to know the world;and according to the prototype,we categorize.The categorization also can be applied to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on.During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learners always categorize some items.And they get to understand the peripheral membe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totype in this category,i.e.the learner csn acquire the unmarked items easily but the marked ones diiculftly. Key words..markedness;prototype;category;prototype theor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