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态势分析及市场细分之探讨
中国中药态势分析及市场细分之探讨 一暨上海市中药生产与使用分析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情报研究所 干荣富
中药行业是医药行业的子行业,由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药机械制造)和中药商业组成。经过长期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 那么,目前中药的发展态势如何;市场又如何护予以细分;在医院使用领先的是那些中药品种,这些品种又具有哪些共性;上海地区中药生产与使用的现状又是如何,等等,这便是本文讨论的主题。
一、态势分析(SWOT分析) 1.优势
(l)中国中药资源极为丰富,全国药用资源共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00余种、药用矿物80种;用量较大的药材均能人工栽培,是世界上最大的药材生产国;中国中药目前出口164 个国家或地区,
2005年出口创汇总额超过8.3亿美元:中药复方在应用上品种繁多,这为新药开发、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来源;特别是中药在临床上表现出来的相应毒副作用小或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对一些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有独特的疗效等优势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 (2)天然植物提取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促使世界植物药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中国从中药与天然药物中开发的单体化合新药达几十种之多,如强心灵、葛根总黄酮、延胡索乙素、喜树碱、秋水仙碱、青篙素等。特别是绿茶提取物、青篙素、芦荟提取物、银杏提取物等比较热销,多数产品出口平均单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2. 劣势
(1)中国目前出口的大部分为原料中药材(占65%左右)和保健药,这与中国作为中药发源地位极不相称。中国中药大多包装简陋,外观欠美观,而且包装上用使用说明多不规范,给人以劣质产品的感觉,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由于中药材来自农副产品,加工手段较
简单,再加上生产工艺不尽合理,导致许多产品技术含量低。各种药材的有效成分不能相对稳定,与临床疗效不一致,目前,中国在中药种植、生产、有效成分测定、毒理药效检测、质量检测、包装贮存等方面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此外,在种植药材过程中,因监用农药而造成农药残留过多及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中药的安全性。 (3)为了限制中药材进口以及保护本国中药材生产商的利益。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于2005年5月发布有关中药材重金属与农残等行业新标准,井于该年6月起在日本正式施行。2005年年底,韩国公布了更为严厉的生药重金属许可标准与检测方法。 3.机会
(1)中国加入WTO以后,根据自由贸易协定,“人世”后各成员国间的关税壁垒和人为限制将被取消,中国中药凭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价格优势就可以平等而又极具竞争力地参与公平竟争,从而进入各国市场,这为中国中药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WTO中的一项重要条款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药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维护自
己的合法权益。
(2)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人们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自身保健。近年来,人们已把眼光转而投向自然,投向民族传统医药,投向草药、植物药等天然药物,天然产物已成为国际医药产业的热点领域,这为中药产业
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契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全世界人口中,80%的人使用过天然医药,在全世界的药品市场中,天然物质制成的药品已占30%。目前,平均有60%以上的欧洲人在使用传统医药,欧洲市场占全世界草药市场44.5%的份额。
(3)由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动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中医、药文化不断为更多的国家政府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药纳入了药品管理体系或承认了中医的合法地位。2005年,卫生部、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一步加强了对外交流的力度,扩大了中医药国际合作的规模、中国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达成了推动中医药合作的协议。
(4)2004年,国家劳功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新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与2000年《目录》相比,新《目录》中的中成药品种数目有了大幅增长,由原来的415个增加到823个,增加98%。这体现出政府对中药产业的大力扶持,中药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 4.威胁
(l)中国中药至今尚未真正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主要原囚是:中国中药在药效和安全性评价、生产工艺、质星标准、制剂技术、临床研究等方面发展滞后,不符合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此外,中国中药产业还停留在传统产业阶段.中药企业规模小、产值低、效益差、无竞争实力。国际中草药市场份额被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四分天下”。
(2)日本是除中国之外使用中药最早和最普遍的国家,也是中药研究和发展的先进国家之一。目前,日本有汉方药厂700多家,约3万人从事中药的研究上作,和韩国一样,从中国进口中药材,加工成中成药后大量返销中国。 国外已有几十个天然药物在中国注册,一些植
物药消费和生产比较发达的西欧国家(如法国、德国等)的制药公司开始仿制中国传统的中成药,而且部分品种已进入中国市场;美国以及加拿大则已经发展成为包括中药材在内的世界植物药原料供应基地。 二、市场区格分析 1.国外市场
(l)中国中成药出口额已达1.53亿美元。东南亚国家华人较多,各国政府大都承认中国的中药试售药品,中成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除在俄罗斯、越南、澳大利亚等少数几个国家是以药品身份销售之外,其他多以保健品、原料药、食品补充剂身份进入国际市场。销售到美洲和欧洲国家(不包括德国)的中成药数量并不多。 (2)中国的中药材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在美洲和欧洲也有一定的销售量。亚洲仍是中国中药材出口的主要市场,2005年出口值3.1亿美元,同比增长3.73%。目前在澳大利亚销售的中草药有600一800种,澳大利亚本地没有中药生产,当前的市场格局大致是中国内地出口的药品占60%,香港转口的药品占20%,中国台湾、新
加坡、印尼等出口的药品占20%。
(3)日本、韩国受中国文化影响,形成今天的汉医学和汉方药。现在,日本己列入医疗保险目录的汉方制剂达233种;而韩国在各种药典所记载的506种药材中,仅有62种与中药材同名异物,其余均相同。上述两国还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加工生产中药,日本是中国中药材第一大进口国;韩国除高丽参外,其他中药材也主要从中国进口。据了解,日本的汉方药、韩国药所用原料的80%来自中国,因此中药进入日本和韩国的难度较小。
(4)欧洲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消费市场,欧洲国家对中药进口要求较严,与日韩相比,中药进入欧洲市场难度要大些。随着对中药认识的转变,近年来西欧各国进口中药的数量也日渐增多.德、法、英、意、西、比、荷七国是进口中药最多的国家。
(5)中药进入美国市场必须先通过FDA认证,因此进入难度最大。目前,美国政府正在放宽对中药进口的限制,近期专门出台了植物药在美国上市批准法》和《关于植物药研究指南》,开始接受有复方制剂的植物药作为治疗药物。目
前,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中药产品以中草药萃取物居多,主要用于其国内保健品、植物药的生产。 2.国内市场
(1)医院中药用药的地区分布情况与西药类似,传统医药发达地区的用药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排名前8位的地区为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北京、山东、四川、福建。这些省市既是西药销售的重点地区,同时也是中药销售的重点地区,基本与其在全国的经济水平相符。这8个地区的中药销售金额占全国中药销售总金额的62%左右。全国各地区用药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
(2)占医院临床用药主导地位的中药产品以中药西制为主,剂型和生产工艺有别于传统中成药,生产企业的营销模式相对较新。采用先进工艺生产的新剂型中药大有替代原有传统剂型品种的趋势。
(3)在医院临床使用的中药中,注射类产品占有主导地位。中药注射剂将是未来中药生产企业研究开发的热点和市场竞争最激烈领域。排名在前的产品中,绝大部分都是心血管类产品,这是因为,中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有着独到的
作用,甚至可以与西药产品相抗衡。在一些疾病治疗中,中药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如,康莱特注射液在治疗肿瘤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鱼腥草注射液是医院临床常用的抗病毒产品,等等。 三、医药工业生产概述
1.2005年全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概述 2005年中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719.37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23.53%。其中:化学原料药为414.32亿元,同比增长33.51%;化学药品制剂为448.58亿元,同比增长21.34%;中成药为444.39亿元,同比增长22.83%;中药饮片为69.19亿元,同比增长25.59%;生物制剂为136.43亿元,同比增长37.02%;医疗器械为119.79亿元,同比增长22.41%。
山东、江苏、浙江、广东、上海与北京6省、市的统计指数均进入前10位,为此本文就这6个地区的情况作一个统计(见表1及表2)。
表 1 领先地区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同比
地区 产品销售收 利润总额 产品销售成 利润总额
入同比% 同比% 在同比% 同比% 北
京 7.12 4.56 3 上
海 3.88 7.57 86 江
苏 3.38 浙
江 .35 山
东 .42 广
东 6.00 27.24 14.94 29.58 24.29 18.4 50.23 65.58 54.3 5317.36 20.22 19.18 9.38 7.826.7 157.1112.24
表 2 领先地区中药工业主要生产指标同比
地区 中药工业总产值同比% 中成药工业同比%
北京 1.95 2.38 上海 15.16 16.17 江苏 22.40 22.47 浙江 21.07 19.62 山东 42.52 48.57 广东 12.32 7.30
2.上海地区中药工业数据统计与分析 (1)位序与技经指标
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进入2005年1—2月全国中药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百强的上海中药企业是: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排列第3位,下同)、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79)、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98)。 进入2005年1—12月全国中药工业企业利润
总额百强的上海中药企业是:上海复兴临西药业有限公司(65)、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74)、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78)、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80)、上海信谊嘉华药业有限公司(95)。
表 3 领先地区中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同比
中药工业 中成药工业 地区 企业数 亏损额 产品销售 利润总额 企业数 亏损数 产品销售 利润总额 北
京 63 20 6.52 26.22 40 16 8.20 23.72 上
海 40 6 7.32 -14.13 24 6 5.71 -33.65 江
苏 40 13 25.73 14.53 23 9 24.81 12.64 浙
江 63 7 13.82 4.51
40 5 10.96 2.93 山
东 88 11 46.81 37.23 56 5 57.93 43.92 广
东 107 36 17.24 44.33 78 25 14.90 36.55 5
个地区 8
个地
区 6个地区 12个地区 合计 出现负增长 出现负增长 出现负增长 出现负增长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上海地区的中药工业中的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尽管呈增长趋势,但基本上都名列在这六个省市之末;利润总额的同比则更差了、竟然全部为负增长、且是被统计的六省市仅有的。其中,不乏因上海地区人工费用高,环保投入多、水、电、蒸汽等开支大等思想束缚。但是,面对同样是大城市的北京,利润总额均为两位数增长的现实,不禁要问个为什么:难道是单位成本高了,还是其他的因素,所以,尽管上
海地区医药工业总的看来情况不错,但是中药工业的利润总额不尽人意也是不争的事实,是医药工业的其他领域的发展掩盖了这个领域的不足,必须引起重视。
(2)2005年SPDA批准品种统计(批准企业名单略)
珍菊降压片、消渴降糖胶囊、复方丹参片、三七伤药片。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用丹参多酚盐(3个规格)、橘红化痰胶囊、柘木颗粒和消炎利胆软胶囊。 3.中药进出口统计
2005年,中药出口保持持续增长的好势头。据海关统计:中药出口总值达8.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5%,占中国医药类产品出口总值的6.01%;中药进口2.4亿美元,同比增长6.43%,占我医药类产品进口总值的2.02%;中药进出口总额10.7亿美元,同比增长12.62%。
中国中药出口市场继续扩大,出口国家与地区达到164个,比2004年增加了13个。中国对主要市场的出口都有一定的增长,其中:对亚洲出口5.6亿美元,同比增长14.18%,占中
药出口总值的67.52亿美元;对欧洲出口1.21亿美元,同比增长23.07%,占中国中药出口总值的14.59%;对北美洲出口1.08亿美元,同比增长6.78%,占中国中药出口总值的13.06%。
2005年,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金额为2.93亿美元,同比增长31.17%。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到98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中国香港、韩国和印度,所占比重达65.82%。其中,美国所占比重达23.34%,是中国植物提取物最大出口市场。此外,对中国香港植物提取物出口金额同比增长高达226.09%,其发展潜力较大。中国提取物出口排名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日本、中国香港、韩国、印度、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加拿大。
注:以上部分除了“二、市场区格分析”之”“2.国内市场”中的中药概念与以下章节相同(即中成药)外,其余均是包括中药饮片等在内的大划分,中成药则是其中的亚类。 四、上海地区中药生产与使用 1.上海部分中药厂生产品种分析
为了能说明问题,笔者将本地具有优势的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和上海汉股药业有限公司作为分析对象,以样本医院使用该厂品种金额为分析手段,用非介入方法进行思考,探讨一些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1)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
主要品种:胆宁(62.24%——指该品种供应样本医院金额占该厂供应样本医院全部品种总金额的份额,下同)、银杏叶(22.37%)、参麦(l3.70%)、茵栀黄(0.69%)。
剂型:片剂(6224%)、胶囊剂(22.37%)、注射剂(15.37%)
(2)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主要品种:丹参(54.43%)、猴菇菌、(20.56%)、消炎利胆片(l0.23%)、积雪苷(7.26%)、复方丹参(2.43%)、心肝宝(1.95%)、板兰根(l.72%)、关节止痛膏(0.57%)、益母草(0.43%)、感冒清(0.18%)、三七皂苷(0.15%)、伤湿止痛膏(0.06%)。 剂型:片剂(94.24%)、胶囊剂(2.13%)、颗粒剂(2.13%)、软膏剂(0.83%)、贴剂(0.63%)、煎膏剂(0.02%)。
(3)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二分厂 主要品种:消炎利胆片(47.64%)、板兰根(25.36%)、猴菇菌(13.18%)、复方丹参(7.03%)、三七皂苷(2.17%)、灯盏花(2.01%)、及洒精(1.59%)。
剂型:片剂(72.04%)、颗粒剂(26.36%)、溶液剂(外用)(1.59%)。
(4)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三分厂 主要品种:丹参75.22%)、猴菇菌 (24.43%)、消炎利胆片(0.32%)、安络痛 (0.02)。 剂型全部为片剂
(5)上海汉殷药业有限公司
主要品种:水飞蓟素(15.75%)、银杏叶(3.56%)、心肝宝(0.68%)、及阿法骨化醇(77.77%)和复方西利马林(2.23%)。 剂型:96.6%为片剂,其余是胶囊剂。 2.抽样药厂主要品种医院使用分析 纵观上面所列的5个厂(其实也就是3个企业,3个雷允上药业可以并在一起),只有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有注射剂型。这些企业所生产的品种有些市场用量是相当大的,可是他们却没
有做大,比如银杏叶、三七皂苷与灯盏花等;有些品种在样本医院排序很靠后的却成为他们的当家品种,但市场的发展又不快,比如胆宁片、消炎利胆片等。 (l)灯盏花
灯盏花这品种,记得大约是上海研制的,由于某种原因在云南得以发展。目前有40家厂商供应样本医院,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排列末尾,仅占0.005%的份额。而该药在全国样本医院使用的排位统计中,已经进入前60位。有注射剂、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4种剂型,其中,注射剂占98.6%的份额;片剂为1.28%;剩余为其他两种剂所占。 (2)参麦
参麦是在临床上使用率相当高的品种,在医院使用统计中排列在前40位,占心血管类药物的比例也比较稳定。上海的生产厂商原来 仅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一家,到2004年新增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该药最大的供应商是浙江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上海生产企 业占供应医院的比例连0.5%都不到。剂型全部为注射剂。
(3)消炎利胆片
消炎胆片应该说是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的主打品种,但是该品种在医院用药排序位居900以后。2002年共有22家供应商,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排第2位;2003年供应商有8家,该公司排第3位;2004年供应商升为34家,该公司位居第2位;2005年供应商中与上年相同,该公开的排序却退后1位。 (4)胆宁
胆宁的生产厂家主要是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吉林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艰公司和陕西利君恒心堂药业有限公司仅有少量供应。胆宁剂型全部为片剂,该药占消化系统用药的份额连续几年均为0.1%。从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供应医院的品种金额来分析,尽管该药排第一,甚至超出位居第二的银杏叶制剂3倍之多,但市场还有待开拓,因为除了西部和中部地区外,连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南京地区样本医 院也是空自。 (5)水飞蓟素
水电蓟素是上海汉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主要品种,在上海地区样本医院的用量相应比较
大,所使用的金额占供应全部样本医院总金额的9%左右。上海虽有复星朝晖药厂、汉殷药业有限公司和玉丹制药厂3家企业生产供应该药,但只占样本医院3.95%)的份额,而德国马博士大药厂却占其中的72.9%的份额。该药占消化系统用药的份额虽然不大,但是比较稳定。剂型全部是口服制剂。 (6)板兰根
板兰根在上海有4家企业生产,分别是:上海静安制药有限公司、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二分厂、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和上海 信仁中药制药有限公司,2005年.供应样本医院的总金额占全部60家供应商的17.52%。剂型主要是颗粒剂,占有95.95%,剩下的为溶液剂(口服)、片剂、粉剂口I服)和仅占0.8%份额的注射剂。 (7)丹参
丹参在上海的10家生产企业是: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三分厂、上海长征富民药业有限公司、上海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黄海制药厂、上海华源生命科学研究开发有限公
司、上海蔡同德堂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新岗制药厂和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岗制药厂和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供应样本医院的份额占全部38家供应商的14.92%。浙江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和哈药集团中药二厂供应份额最多,分别占有29.25%与28.64%的份额。上海的生产企业由于分散而导致没在规模优势。该药品中84.91%为注射剂,胶囊剂占9.85%份额,片剂占5.24%份额。 五、样本医院使用分析
为了清楚地了解国内使用领先中药品种的发展趋势、在上海的使用现状和上海中药厂品种所处地位,特将其他有关药品在样本医院使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
1.有关中药品种在全国样本医院使用统计 进入样本医院使用领先前l00位的中药不多,主要集中在治疗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大类,临床上使用的剂型以注射剂居多。 2.有关品种统计与分析 (1)银杏叶制剂
银杏叶制剂在医院使用的中药品种中一直排第一,在全部领先药品的排序中稳居前20位。
2002年生产供应商有23家,上海共4家,占有15.38%的份额;2003年上升到27家,上海还是4家,占有9.54%的份额;2004年发展到34家,上海依旧是4家,占8.71%的份额;2005年猛升到51家,上海也增加到6家,所占份额仍为8.71%。2002—2005年出现的上海供应厂商有: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汉殷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先锋药业公司、上海双基药业有限公司、上海玉丹药业有限公司、供应量以前5位为主,后3家占的份额很小,相加还不到1%,从上述情况看上海企业并无优势。
剂型有:注射剂(57.42%)片剂(23.44%)、胶囊剂(18.09%)、溶液剂(口服)(0.039%)、丸剂(0.0016%)和颗粒剂(口服)(0.0015%),2005年上海先锋药业公司开始有注射剂上市。 (2)葛根素
葛根素在领先药品中的排序,2003年排第7位,目前已进入前40位,97%是注射剂,剩下
的是片剂和颗粒剂等。共有56家供应厂商,销售靠前的3家是北京四环科宝制药公司(20.8()%)、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20.77%)和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14.50%),上海企业榜上无名。 (3)三七
三七在领先药品中的排序,20O3年排第45位,目前也进入了前40位。剂型中75.6%是注射剂,片剂和胶囊剂分别为9.06%和15.34%。共有48家企业供应医院,销售靠前的3家企业是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昆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有30%的份额。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和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品种供应医院,但只占0.54%的份额。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供应医院的剂型是针剂。 (4)香菇多糖
香菇多糖作为一个兔疫调节剂药物,正在抗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明显的作用。在样本医院购入药品金额排序中。一直在前50位。目前供应样本医院的厂商约为17家,江苏地区的药厂几乎囊括了全部供应量(达95%之多),其中南京
振中生物有限公司(60.97%)、金陵药业福州梅峰制药厂(31.07%)为最主要的生产企业。只有注射剂和片剂两种剂型,其中注射剂的份额达97%以上。上海的生产企业为空白。 (5)康莱特
康莱特自上市以来,一直排在前20位,目前,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也有少量注射剂上市,但基本上由浙江康莱特制药公司垄断了市场。剂型大都为注射剂,也有少量450mg规格的片剂。上一年购入金额和增幅都出现下滑,这可能与媒体所披露的一些报道有关。 3.关注有生命力和有竞争力的药品大类 据统计报道:按中药治疗理论分类,2005年医院购入金额最大的是祛瘀剂,其次是扶正剂,再就是清热剂、祛湿剂、理气剂等。在祛瘀剂中,销售量较大的品种主要是丹参类产品、银杏类产品、血塞通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扶正剂中销售量比较大是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康莱特注射液。
数据也显示:目前,在医院使用的治疗心血管疾病、肿瘤、内分泌疾病等慢性疾病或疑难疾病的药品中,中药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具有很广阔
的临床应用前景。所以,诸如舒血宁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针)、发方丹参滴丸、注身用血栓通、通心络胶囊、刺五加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百令胶囊、叁芪扶正注射液、心血康与速效救心丸等品种都值得我们关注。
统计说明,中药在心血管用药中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但若是独家品种或是龙头企业,则不愁没有天下。例如,心血管品种占心血管大类药物的份额逐年下降,从2002年到2005年分别为0.60%、0.43%、0.3%和0.18%。但是,该品种由成都地奥集团控制,其占有的份额高达96.73%。而剩下的份额也由重庆药友、成都蓉生和地奥九泓3家川渝地区的制药企业所控制,颇有地方垄断之势。再观速效救心丸2002年到2005年该药占心血管大类药物的份额尽管没有心血康大,但稳中趋升,分别为0.07%、0.14%、0.11%和0.12%,由天津第六制药厂独霸市场,何愁没生计。还有复方丹参制剂,在样本医院使用一直很靠前,全国有102家供应商,其中:上海有10家,但只占1.348%的份额;居第2位的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也只占
3.26%;而天津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就占有72.91%的份额,足以傲视群雄。 六、思考与探讨
1.中药不但在国内有市场,而且国际市场相当大。在人们热衷于回归自然、推崇使用天然药物的今大,我们要放眼世界,走生产现代 化、营销国际化的道路。唯有走出国门方觉天地宽。
2.上海的中药生产优势不明显,利润同比出现负增长。品种结构也没有优势,从抽样企业的生产品种和医院使用领先的品种供应商的统计和分析,结论是一目了然的。尤其在样本医院使用领先前100位的品种中,上海根本没有能独霸市场或左右市场的品种。
3.临床疗效好的中成药产品,以成分相对明确、质量可控、临床疗效显著的注射液为主。但在上海,能生产注射剂的中药企业甚少,反而是一些生产西药的企业倒有能力,比如:上海新先锋药业的银杏注射液;上海通用药业的丹参、三七注射液,等等。这昭示我们,中药西确实可行。而且是必须的。
4.一些成分简单、临床药理明确的中成药,尤其
是一些单一成分的药物,比较容易通过提高制市水平,开发成适合中药西用的新产品,在临床应用方面会有比较好的市场前景。这是生产企业思考的方向之一。
5.近年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剂型,成为广大中成药生产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手段。随着工艺的改进,越来越多的中 药注射用粉针、中药滴丸等产品将投入临床使用。这是中药研发单位着眼点之一。 6.目前在上海,尤其在上海的张江药谷,集结了许多中药科研单位和优秀人才,许多用于中药研发的手段在全国是领先的,希望加快与企业的结合。因为从上一年SPDA批准上海生产的品种分析,就市场而言这些品种和剂型 并不十分理想。(2006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