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好民警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心理疏导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心理疏导,是指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以达到降低或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行为。因此,政工干部要自觉实现由政工师向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转变,把心理咨询和心理调适的方法引入实际工作中,使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解决人的思想政治问题时,如果能很好地遵循人的心理规律,注重人的心理疏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为:
调节思维认知。正确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使人产生正确的行为;错误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使人产生错误的行为。因此人们的思维认知非常重要。然而很多时候,人们的思维认知、信念看法会步入误区,甚至是牛角尖。此时如果单单依靠自身力量调节和控制,往往无济于事。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心理疏导使用一系列非医疗的手段,诸如对话、讨论、攀谈、引导、启发等,以与“问题困扰者”平等交流、相互磋商的方式,共同探讨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以及对事物的正确看法,调整心理状态,克服心理异常,以求得在对客观世界正确反映下的正确思维和行为。正确的心理引导,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提供心理关怀。民警在面临困境时,得到来自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团体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会提高心理应激能力。相反,如果社会支持不
足,会增加个人受挫情绪,产生悲观失望心态,甚至发展成为对社会的仇视、对抗心理,影响社会稳定。当前,社会变迁较快,社会的不断分化、人口流动的增加、家庭结构的变迁、原有单位制度的解体等,使原有的人与人的联系越来越松散,导致通过传统的社会支持来调节缓解心理的作用趋于弱化。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人进行心理疏导,实际上是提供一种专业关怀,注重的是心理辅导和训练,它的介入,可以为人们提供恰当的心理关怀和给予心理支持。
实施情绪宣泄。心理学认为,情绪宣泄是人们获得精神健康的重要“营养素”。通过宣泄敌对、不满等消极情绪,有利于人们理顺情绪,恢复心理平衡。心理疏导无疑为人们提供了情绪宣泄的机会和平台,避免了被堵塞的敌意倾向的积累。心理疏导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倾听来访者的述说,运用的是同理心(指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当来访者在述说过程中得到关怀,大部分的感受也就被梳理开了。因此心理疏导常常被认为是社会矛盾的减压阀。
二、引导和防范民警受挫后的几种心理
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总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由于个人的性格、经历、生活条件、文化素养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受挫后的心理反映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人在挫折面前毫不气馁,知难而进;有的却灰心失望,从此一蹶不振。其中有几种比较危险的心理,如不加以正确地引导和防范,很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思想政治工作者有必要对这几种心理加以认识,以便对症下药,加强防范,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攻击心理。攻击心理是遭受挫折后由愤怒情绪转为攻击行为的心理。这种反映多发生在胆汁质型的人身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反应。这种攻击主要是针对受挫根源进行直接攻击。攻击心理是发生冲突的“潜因素”。一旦遇到“燃点”,就会全面爆发,轻则矛盾
激化,重则酿成事故。因此,对于攻击心理的防范,最重要的是要避开“燃点”,不给对方以一触即发的机会。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冷静细心,“忍”字当头,最大限度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语言和动作,即使对方说些过火的话,也不能在火头上计较,更不可与其一样冲上劲来,大耍威风,指手画脚,以求“镇”住对方。否则,就会使事态向恶化的方向发展。
自反心理。自反心理是一种内在动机和外在行为不相一致的反应。这种人为了从挫折中解脱出来,常常拿自己的精神和肉体做反抗对象,不惜用自伤、自杀等消极的办法惩罚自己。这种心理多伴随着抑郁质型的人。这些人进取心和虚荣心都很强,但性格也特别孤僻,挫折容忍力小、朋友少,一遇挫折,或感到脸面难看,或悲观失望,又因无处诉说自己的苦恼,常常一个人沉闷地钻牛角尖,难以自拔。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种心理与攻击心理不同,一般表现为内向,不需大吵大闹,只希望有位善良可亲、值得信赖的人,耐心倾听他的诉说,一吐心中苦楚即可满足。作为领导干部,遇到具有这种心理的人,不能因为他们不吵不闹就不闻不问,而应该主动亲近他们,关心爱护他们,与他们谈心交友,诱导他们把心里的委屈、苦水和担心倾吐出来,并适时给予安慰、同情和鼓励,做一位忠实真诚的听众,从而把他们从挫折的泥潭里解救出来,使之轻装前进。
转嫁心理。遇到挫折后,不能冷静下来分析受挫的原因,找出克服障碍的办法,而是久久难以平复愤怒的心情,一想起这件事就发作,迁怒于众。在无辜者身上寻衅、挑战,把积压的愤怒情绪一古脑地发泄到别人身上。转嫁心理比起前面两种情况更会令人烦恼。它不仅对当事者本人有害无益,而且给别人造成的影响更坏,总使一些无辜者充当“出气筒”、“替罪羊”。领导干部要重视做好这种人的思想工作,阻止转嫁事件的发生。对付这种心理,美国泄气服务公司的办法是给对方提供一间特殊的房子或事先准备好的特定的“敌人”模型,让对方随意发泄、侮辱,甚至破口大骂,拳打脚踢。这种做法,固然不足为我们仿效,但是却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即在特定的条件下,引发他们的怒火,使之得
到发泄,而又不造成不良影响。对待转嫁心理,最佳方案是创造一个适当的时机,让工作对象尽情发泄愤怒不满的情感,可能的话,可以让他们大哭一场,大骂一通,直至怨气消尽。若能如此,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这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自己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同时还要培植一支得力的骨干队伍,共同创造良机,做好受挫者的思想工作。
三、把谈心作为一种常用的心理疏导方法
谈心作为一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一种过去经常使用、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运用心理疏导的原理,对员工心理实施有效干预,以实现人文关怀。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下功夫探求谈心规律,掌握谈心要领,提高谈心艺术,使谈心在新形势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明确谈心的目的。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谈心也不例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要通过谈心解决人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二要通过谈心来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要通过谈心来协调关系,增进团结。我们之所以把协调关系、增进团结作为谈心的重要目的,是因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在一起学习、工作和生活,难免出现不协调的因素,而谈心则是消除隔阂、增进团结的“妙方”。四要通过谈心来明确任务,交代办法,分析利弊,增强人们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信心。
掌握谈心的基本方法。一是运筹周密,准备充分。只有摸清思想底数,弄清社会联系,搞清前因后果,谈心才能做到心中有“谱”、有的放矢。二是平易近人,满腔热情。只有放下架子,尊重对方,以心换心,缩短感情距离,才能说到一起,谈到一块儿。三是实事求是,入情入理。只有把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区别开来,“对症下药”,才能“祛病强身”。四是区别对象,因势利导。一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
两片树叶。”由此也可以引出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因此,开展谈心活动,应注意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因事而异、就事论理,因时而异、择机而发。五是受挫不怒,循循善诱。谈心偶尔碰“钉子”是免不了的,谈心者要宽以待人,大度豁达,要有不怕误解的负责到底的精神、不惧反复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了解谈心对象的具体特点。区别工作对象,熟悉、了解、研究工作对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环节,谈心当然也是这样。只有研究和分析各类谈心对象,熟悉和了解他们的情况,认识和把握他们的不同特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打开对方心中的“闷锁”,收到谈心的预期效果。例如,同思想基础较好的人谈心,应着重提醒他们防止骄傲自满情绪,促使他们登上一个新台阶;指出存在问题,促使他们克服缺点和不足;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促使他们更好地集中精力工作。同思想基础一般的人谈心,要注意激发他们争先创优的进取心,破除甘居中游的思想;说服他们明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树立可能落伍的危机感;帮助他们找准自身优势,扬长补短,奋力争先。同思想基础较差的人谈心,首先要主动接近他们,多给一点关怀、温暖和谅解,在亲切交谈中拆掉隔心墙,架起连心桥;要注意发现他们思想上的闪光点,肯定长处,表扬进步;要防止期望值过高,企图毕其功于一役。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只要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分析人的思想变化规律,注重心理疏导,就会达到心齐气顺的良好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