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想象能力的方法及途径

2020-08-06 来源:汇意旅游网
能力培养 介淑云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想象能力的方法及途径 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想象能力的方法及途径 介淑云 (义马市第一初级中学472300) 黑格尔说过:“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本领。’,俄国教育 家乌申斯基也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 属性。’,这些话说明了想象力对于成功者的重要性。我国著名科 幻作家郑文光先生也说:“任何科学发明创造,都是从科学幻想 起步的。”爱因斯坦也对想象力极为推崇,他说:“想象力比知识 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 动着进步。’,这里,他强调的是在知识重要的前提下,要求人们更 加注重获取和运用知识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李岚清也说: “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一位开发人力资源的科学家、专门家。” 可见,想象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任务。 什么是想象力?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造,是知识的一种创 新,是知识的一种创意。正如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里写的那 样:“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明珠”和“星星”就是作者的想象,是在“白花”基础上的创造。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渺茫的歌声”就是作者在“缕缕清香”的基础上的新创意。 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 力呢? 一、想象的关键是“物” 想象是由这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想象必须借助 于“物”,正如鸟之起飞必须借助翅膀一样,所以,想象的关键是 “物”。 所谓“物”,就是提供能展开想象,创造新形象的一个有关联 的最小的想象单位。例如《天上的街市》,其中主要的“物’’就是: 牛郎织女=>街灯一明星一街市一物品一牛郎织女(人) 一天河一天街一闲游 作者写这首诗是由“传说”作契机,而后据此来展开想象的。 在这个传说中,包含着许多小“物”,再加上作者补充的“物”,终 于幻化出那动人的情景。文章是语言的艺术,常靠想象来完成对 它的欣赏,而不是依靠视觉和听觉。在“物”于‘‘物”之间,给我们 留下了“空白”,我们只有据“物”才能在脑海中想象出人物、情 景、环境,设身处地体验人物的处境、感情、内心活动。这是对欣 赏的要求。我们要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情绪记忆而形 成的一个又一个“物”去丰富、补充、扩展艺术想象。郭沫若正是 补充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物”,才出现了这幅神奇的画面。 再如朱自清的《春》里这样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 里的火、霞、雪、桃儿、杏儿、梨儿,都是朱自清 花”这一物象进 行加工、改造,丰富、补充和扩展后,想象出的新形象。 二、“物”的来源 想象不是“超现实”的,它是从现实的大地上起飞,从这一现 实的“物”联想到另一个新的“物”。那么能够引起联想,展开想象 的“物’,从哪里来呢? 1、“物”从生活中来 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 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野花、眼睛、星星,都是生活中 常见的事物。 306 2013 再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声似的。”清香、歌声也都来自于生活。 有丰富的生活,就有丰富自cr‘物”。每个中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 都有许多珍奇的“物”,巧用这些珍奇自勺‘‘物”,就有无数稀奇的想象。 2、“物”从课本中来 学过《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我给学生出的题目是《我的 “百草园 、《那遥远的乐园》;学过《藤野先生》,就让学生练习 《我的老师》;学过《故乡》,了解了少年闰土,就让学生说说《我童 年的伙伴》这些题目中的“物”,都可以从课文中找到。 再如读过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的人,无不为老舍高超的 写作技巧折服。作者通过对柳树枝条的状态,狗、骡马的动态,小 贩的姿态等的描写,不出现一爪‘‘热”字而写出了天气的炎热。我 要求学生模仿老舍的手法,以“天真冷”为题写一篇短文。 题目一写出,立即就调动了学生脑海中的“物”:太阳、寒风、树 枝、寒号鸟、行人等,在此基础上,继续鼓励大家想象与这些“物”有 关的情态、动态、姿态等,结果,学生写出了这样的一篇短文: “天气阴沉沉、灰蒙蒙,太阳也胆怯似的躲了起来,寒风刮在 脸上,刀割一般。光秃秃的树枝,呆立风中,似乎在回忆夏天的温 馨。看不见的寒号鸟,不知躲在哪里发出可怜的哀叫:“哆罗罗、 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这里的“物”均来自于课文。 3、“物’,从课外来 在进行“背起行囊走四方”这个口语练习活动时,我指给学 生一些区域,如:西藏、云南、北京、杭州等,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 最想去的地方,进行“模拟旅游’壤演。结果,学生通过网络、电视 旅游节目、地理图籍、旅游杂志等搜集信息,了解当地名胜,风物 特产,民俗风情,自己拟些导游词,再配上地图,图片,做一份图 文并茂的旅游指南,在班里模拟旅行时的导游,带领大家神游各 地。五彩缤纷的图片,声情并茂的解说,有板有眼的表演,既活跃 了气氛,又扩大了视野,更调动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加了创新 意识,提高了写作能力。 想象是对已 ‘物’,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物”的过程,那么, 想象要依“物”,“物”的积累是以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如 何引导学生寻 物”,丰富 ‘物”的储备呢? 首先,既然“物”从生活中来,那么积累“物”的第一种途径无 疑是仔细观察。观察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使一棵树,可 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一种场景,甚至也可以使听一段音乐。观 察、体验的多了,捕捉到的“物”就多了,“物”与“物”之间的内在 联系自然就通透了,引起的想象也就丰富了。 生活经验的多寡,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深度和广度,所以积累 “物”的第二个途径是扩大阅读。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 曾说过:“阅读文艺作品,这是想象最好的学校。”文学艺术是社 会实际生活的最形象生动的再现,一方面,它可以提供丰富的形 象,另一方面,欣赏文学艺术又可以促使人们必须展开想象。于 是,在运用想象的过程中自然也就发展了想象,丰富了想象。 如果还有第三种途径,那就是培养情感。“物随境迁,辞以情 发”,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杜甫的:“感时花 溅泪,恨别乌惊心。” 多观察,善思考,勤练习,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久而久之,就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