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梁莉
(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本文运用AHP和SWOT分析方法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问题;SWOT分析
作者简介 王婷(1985---),女,四川遂宁人,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专业方向:公司理财。梁莉 (1987---),女,四川攀枝花人,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专业方向:公司理财。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弄清症结之所在,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应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将其内部的优势和弱点与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相匹配,提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相应对策。
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SWOT定性分析
(一) 优势
1.过硬的理论知识。一方面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就使在校大学生有着比其他人才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高等院校所具备的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完善的教学资源,为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
2.良好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高校开设的素质课程和其所具备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器重激发了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动力。
3.突出的个人资本。一方面就是大学生的年龄优势。另一方面就是大学生思维敏捷,自信坚韧,敢于开拓创新,且无家庭负担。
(二) 劣势 1.知识转化率低。据统计,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对所学专业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根本无法转化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为1~1.5年。
2.就业理念滞后。一方面表现为不能及时地了解就业形势、政策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错误的人生理念和传统过时的就业理念。此外,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水平,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
3.缺乏创新和实践能力。一方面,我国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过于强调学科标准和知识灌输,对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了大学生在专注于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缺乏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之间尚未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不能在学校外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有用的锻炼平台。
4.价值判断盲目。一方面存在着攀比与求高心理。攀比心理使大学生产生非理智选择。
求高心理则使大学生过于单向考虑自己的择业就业理想,从而与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另一方面就是存在着自卑与自负心理。自卑心理往往使毕业生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求才若渴的用人单位,自负心理则会导致大学生产生过高的个人期望值,而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三) 机会
1.国家的政策调控。国家极为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方面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不断健全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的工作目标。
2.宏观经济的良好态势。一方面,在整个全球和平健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13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6900亿元猛增到95933亿元,平均每年递增9.3%。而GDP的快速增长必然会给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自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家对金融、保险等服务产业开放或限制性开放市场,在诸多领域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社会集体的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始终受到社会关注,因为大学生失业将带来潜在的社会压力与社会成本。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世界,而优质的人力资本能够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迅速积聚大量的物质资本,大学毕业生是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和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
(四) 威胁
1.就业市场不完善。一方面,供求失衡。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然而社会需求增长却很慢,这两者的矛盾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此外供求失衡还表现为供求结构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买卖方市场的转变。伴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过去“统招统配”过渡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我国人才市场买卖方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2.就业体制障碍。一方面,由于在当前的改革环境中,政府宏观就业指导政策对于教育者、教育者在就业活动中的权利、义务等还未能进行充分阐述,缺乏现实指导意义。另一方面,我国用人体制仍存在着诸多束缚和障碍,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现象依然较为严重。
3.用人单位误区。一方面,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目前很多企业和单位并没有依据自己的招聘岗位的实际需要,而是采取一般的社会标准,一味追求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对工作经验的过分强调。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工作经验,希望人才进入单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而应届毕业生实践能力差,不仅不能创造价值还会增加用人成本。
4.高校就业指导落后。一方面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尚处初级阶段,就业指导模式单一,就业指导内容简单。另一方面,就业指导尚未形成长效机制,短期性、季节性明显,就业指导课大多集中在毕业前的两三个学期,低年级则较少开设就业指导课。
二、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SWOT模型分析
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当前就业问题的定性分析,接下来将构建SWOT模型对大学生就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这四个因素做进一步的定量分析。
(一)运用AHP确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SWOT因素权重 1.划分SWOT因素层次
从以上的定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的优势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突出的个人资本。劣势有:知识转换率低,就业理念滞后,缺乏创新和实践能力,价值判断盲目。机遇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经济的良好态势,社会集体的关注。威胁有:
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体制障碍,用人单位误区,高校就业指导落后。可以将这些因素作以下的层次划分。详见图(一)所示:
图(一)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SWOT分析
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比较矩阵是根据定性分析的结果以及AHP中的比较尺度加以确定过硬的理论知良好的综合素突出的个人资知识转化率就业理念滞缺乏创新和践能力 价值判断盲目 国家的政策调宏观经济的良态 社会集体的关注 就业市场不完善 就业体制障用人单位误高校就业指落后 优势 劣势 机遇 威胁 低 后 实碍 区 导识 质 本 控 好的。
表(一)----(组群相对于因素的比较矩阵A)
A S W O T S 1 5 W 1/5 1 O 2 6 1 7 T 1/7 3 1/7 1 1/2 1/6 7 1/3 表(二)----(优势比较矩阵S)
S S1 S2 S3 S1 1 1/4 S2 4 1 S3 7 3 1 1/7 1/3 表(三)---(劣势比较矩阵W) A S W O T S 1 5 W 1/5 1 O 2 6 1 7 T 1/7 3 1/7 1 1/2 1/6 7 1/3 表(四)---(机遇比较矩阵O) O O1 O2 O3 O1 1 1/3 O2 O3 3 1 7 4 1/7 1/4 1 表(五)---(威胁比较矩阵T) T T1 T2 T3 T4 T1 1 1/2 T2 2 1 T3 4 3 1 T4 8 5 2 1 1/4 1/3 1/8 1/5 1/2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分别计算比较矩阵A,S,W,O,T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并根据CI,RI,CR判断其是否通过一致性检验,具体计算结果如表(六)所示: 表(六)
指标 最大特征 n 矩阵 A S W O T 值 4.1531 3.0321 4.1046 3.0324 4.0158 4 3 4 3 4 0.051 0.9 0.016 0.58 0.035 0.9 0.016 0.58 0.005 0.9 CI RI CR 是否通过一 归一化特征向量 致性检验 0.0567 是 0.0553 是 0.0339 是 0.0279 是 0.0659 是 (0.0882,0.5047,0.0581,0.33)(0.7014,0.2132,0.0854)T T (0.5795,0.2313,0.1375,0.0517)(0.6555,0.2648,0.0797)T T (0.5175,0.3038,0.1176,0.0611)T 从表(六)可以看出比较矩阵A,S,W,O,T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这说明其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经过归一化处理后能够作为权向量,反映各因素对于上一层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4.层次总排序,如表(七)所示:
表(七)
组群 因素 因素1 因素2 因素3 因素4 0.0619 0.0188 0.0075 0.2925 0.1167 0.1355 0.0410 0.0381 0.0154 0.0046 0.1806 0.106 0.041 0.0213 S W O T 5.利用SWOT四边形进行具体分析。在运用AHP确定了SWOT各组群因素相对于总层次的权重以后,就可以利用SWOT四边形进行具体分析了。将各因素的层次总排序分别表注在对应组群的坐标轴上,然后找出每一组群中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并将其顺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四边形。具体分析如图(二)所示:
图(二) O1(0.0381)
W1(0.2925) S1(0.0619)
T1(0.1806)
根据图二计算各象限的三角形面积:
S△W1OO1=0.0056,S△W1OT1=0.0264,S△S1OT1=0.0059,S△S1OO1=0.0012
由此可知:S△W1OT1>S△S1OT1>S△W1OO1>S△S1OO1,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安重要性的权重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WT问题,ST问题,WO问题,SO问题。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SWOT分析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SWOT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一)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先应针对WT问题,就是要大学生努力纠正自身劣势,
以减少外部威胁。要求大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转化率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时高校应推进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科建设,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除了WT问题,ST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方面。就是要鼓励大学生利用自身优势去克服外部劣势。对大学生而言,应当在大学期间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及时更新知识,始终保持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当中;对于高校而言,应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拓宽专业口径,加深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三)其次国家应当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来改善大学生自身的劣势条件。国家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制度;强化人才意识、服务意识,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监督和反馈制度;建立规范、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推动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之间的相互贯通和信息共享;进一步做好市场信息的后续开发和有效利用工作,及时将各种有效信息反馈到决策和服务环节;加强各类市场管理,控制招聘会的规模,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用制度。
参考文献
[1]胡运权等.运筹学基础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陈爱娟,廉永杰,薛伟贤等.西部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人口与经济,2004(4)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4]姚裕群.论我国的就业政策与大学生就业问题[J]. 人口学刊,2004(4) [5]李勇,赵鸣.科技中小企业SWOT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7) [6]李颖.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特性研究 [D].华南理工大学,2005 [7]杨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5
A SWOT Analysis Of Employment Problem Of The College Graduates
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deeply reform of the colleg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the college graduates has became increasingly serious than before. This essay is focusing on discussing and analyzing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the graduates by means of AHP and SWOT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main factor .in addition, to put forward some measure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Key words: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problem, SWOT analysi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