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复习课,让人不禁想起了一个坐”冷板凳”的角色,我经常听到数学教师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学生无生气,像木头人,教师提一下,动一下。” 确实如此,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但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然而,长久以来,复习课的低效率、高负担成了不争的事实。由于缺少必要的效率意识,常常导致许多不合理的教学现象:一、复习目标模糊化。在复习课中很多老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凭着经验讲课,凭着感觉讲课。二、复习过程机械化。很多老师以练习为主,讲练结合, 形式单一,热衷于死记硬背、题海大战,不仅没有发挥复习课的应有作用,反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三、复习内容随意化。有的教师就直接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依次讲解,根本就不研究习题编排的意图,学生也就跟着教师的“引导”,浑浑噩噩地完成复习。那么,如何让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 基础知识是复习的“重心”。
做题是做不完的,我们应抓好知识点,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复习内容直接影响着复习效果和学生的兴趣,在其选择上我们要慎之又慎。教科书上的复习例题都有着其设定的意图,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要根据这些例题确定复习内容、设计问题,教学时才能引导学生直达复习的核心。当然,教师也可以选择课本外的复习题,但是选择时要注意这些题目能否体现知识内容的本质特征,能否唤起学生思维的灵感。不能拿到一道题就复习,要考虑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知识点,防止偏难题,加重学生负担。同时要注意选题的综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一般可以选择平时薄弱、易混淆的知识和关键性规律性的知识
1
题。另外,复习内容一定要分清层次,突出重点,注重巩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
二、理解是复习的“中心”
复习不是炒剩饭,不是把平时学习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复习时,可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学生真正的记忆与理解。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昨天才复习的内容,学生又不会做了,究其原因,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我们老师始终应记信:没有理解的知识是难以“运用”的,不能运用的复习是“枉费”的。
三、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复习的“核心”。
以前的复习课关注的是知识点,是结果,是让学生会做题,会考试。作为有效的数学复习教学,我们不仅应当十分关注如何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应高度重视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问题,应突出强调数学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性。显然,这也就十分清楚地表明了我们在这里倡导的“数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不应被理解成“数学复习教学对于考试的有效性”。 数学复习课,绝对不是单单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在新课标的精神下,我们明白了:数学的学习从本质上讲,是使学生的小聪明逐步提升为大智慧,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与交流。在复习课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来有效地组织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呢?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状是:尽管大多数学生都具备进行有效数学思维的禀赋,但现实中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利用这种禀赋,不少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不高通常与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不高、数学思维不好有关。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做到以思想方法的分析来带动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复习,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活生生的数学,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能真正理解相关的数学内容,而不是死记硬背,不仅能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也能领会内在的思想方法。
2
四、错误是复习的“准心”。
学生在复习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首先要保持一个正确的心态,适当提醒学生是应该的,但过分责怪学生不认真、不仔细、习惯不好等等,不但不会对解决问题有丝毫的帮助,反而会使学生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相反,我们如果合理利用“错误”这一教育资源,将错误呈现,引导学生比较、思辨,让学生明白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错误的方法,帮助学生从错误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对错误的判断能力,尽可能做到少犯错,甚至不出错。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来自学生的宝贵资源,使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那么这个错误就是一个“有价值的错误”。在复习中我们要处处培养学生审题、做题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这方面有“质”的飞越,这比学生做上一百题重要,要让学生终生受益。
五、善待学困生,给他们复习的“信心”。
学生的思维品质、理解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在信息反馈上要因人而异。重点巡视指导接受能力相对较差一点的学生,可以作适时的个别辅导,降低他们学习困难的程度,增强他们学习的勇气。如何有效地帮助学困生释疑解惑,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会给我们一些启发: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尽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工作中,真正蹲下来看学生,真正树立起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关注学困生的数学思考及影响数学思考的各种因素关注,从观察学生学的过程寻找适合的教法,找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的有效方法。
总之,复习课是在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组织的综合课。要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就必须既要抓知识的重点、难点,又要讲究知识的归类、整理,使之更系统、清晰,还要在学生能力的巩固和发展上下功夫,我们都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在四十分钟的时间内,切实有效的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关内容的理性重建真正将数学复习课“上活”,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